第二一八章 新时代的黎明

就这样在皇太孙祭天的过程中,杨丰和谢成分别代表谈判双方,提前完成了这场谈判的核心内容。

而皇太孙在寰丘上,在数十万百姓瞩目中,一身衮冕继续着祭天仪式。

整个过程持续半个小时,随着燎炉内昭告上天的祭文焚烧,在大明搅得整个北方人心惶惶的河神事件算是正式落幕。

至于接下来的谈判没什么悬念。

杨丰的四条全答应了。阑

然后是归明还是归宋的选择,至于这个选择也没什么悬念。

条件都答应了,当然选择回到大明了。

而山西百姓选择回到大明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第二天皇帝陛下宣布大赦,而且不仅仅是大赦山西,全国的大赦,这样就不是被山西刁民们要挟的,而是皇帝陛下因为梦见大宋诸帝都跑来感谢他,所以一时心情极好,感觉自己终于可以四海升平,所以才一高兴就大赦的。

军户分田也变成了军户制度改革,只不过这个改革不能贸然,所以需要一个试点来试验一下,最终选择山西都指挥使司作为试点。

山西的均田……

这个变成了山西地主踊跃献土……

献土换功名,献上一百亩地的换一个秀才功名,献上一千亩地的换一个举人功名。阑

献一万亩地的,直接赐同进士出身。

不过山西也没有一万亩的大地主,所以实际上就是换一堆秀才举人。

然后这些土地由皇帝陛下赐给那些佃户耕种,不是分地,是那些地主们为了自己子孙的功名,非要把地献给皇帝,皇帝拿来当然也没用,所以仁慈的皇帝陛下就把这些地分给原本耕种的佃户,不过这些地算是官田,佃户们有耕种权但没有交易权。

官田是要重赋的。

而官田可以交易。

但山西这些官田没有重赋,所以也就不能交易。

免粮……阑

当然不能免粮,免山西的赋税不免其他省份,那不是逼着其他省份造反吗?

免粮是肯定不能免的,只不过山西的赋税全都承包给杨大使了,至于他怎么收就与朝廷无关了,在朝廷那边山西就是该怎么交税还怎么交,只不过这些税收由杨大使代收然后上交,他自己不收是他自己的事,只要他每年别少了向朝廷上交的份额就行。

山西一年夏秋两课加起来两百八十万石。

只要杨丰一年把这两百八十万石小米和麦子交给朝廷,那么山西境内他怎么收税都随他便。

但不能动盐业。

河东盐池和盐引还是和过去一样。

白纸黑字的盟约,这个当然也有,一式两份,只不过山西百姓的那份交给杨大使代为保管,而朝廷那份当然藏在皇宫里就跟铁券一样,所以只要杨大使不拿着满世界宣传那就相当于保密的。至于那些指挥,都头在外面怎么说,那个就是些刁民胡言乱语而已,如果山西百姓想核实,当然可以找杨大使看,但杨大使不会主动传,这个时代也没有能全国范围传播的。阑

邸报是朝廷的,肯定不会传播。

所以朱元璋签的很痛快。

一则他的心态上并非高高在上到绝对不能对刁民低头,这一点很重要,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明白自己和百姓是平等的,要饭时候他又不是没跪过,二则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昭告天下,那么这份盟约就流传不开,最多放在杨丰那里,给这个家伙以后找麻烦用。

而山西百姓一边则是承认朱元璋光复三晋,把他们从胡元的暴政下解救出来,作为对朱元璋的感谢,三晋百姓世代臣服朱元璋,以朱元璋为三晋的统治者和保护者,并称认其继承人的统治权和保护权。

虽然本质没什么区别,但皇权的定义变了。

实际上儒生们对这份盟约已经警惕起来,因为这改变了他们一直在宣扬的天命论。

他们失去了对皇权合法性的解释权。阑

但是……

这份盟约又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这是民选择了君。

民的选择,成为皇权合法性的解释,换句话说,民不选择,皇权就不合法。

而儒生们,或者说他们后面的士绅们……

那也是民啊!

他们第一次获得了制约皇权的依据。阑

所以,现实的好处和相对虚幻的东西相比,终究还是现实的好处更重要。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