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殿下圣明

广东士绅复制了朱棣的玩法,以胡椒来支撑货币,这东西去南洋要多少有多少,他们控制了来源,南洋北上的番邦商人也被他们阻挡在南边,所以胡椒只能在建文朝控制的港口进入。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胡椒支撑宝钞,而北方商人想购买胡椒,除非以同样两广安南需要的物资换取广州钞,否则就只能以金银铜这些贵金属来兑换广州钞。

于是币值就稳定了。

而两广本身粮食充裕,不存在粮食不足导致的货币急剧贬值。

这些士绅们都精明的很,很多东西都是无师自通的。

自由资本主义嘛!

事实上建文朝玩的可比杨丰花。

主要是他也管不了,他也罢,那些从龙之臣也罢,说到底就是个逃难的,怎么制定朝廷礼仪,考科举,办学校这些可以说了算,但怎么发展经济,这个就必须听广东士绅的了。

而后者说了算的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

他们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的速度比杨丰快多了,甚至他们已经发现杨丰的制度存在隐患,对工商业士绅看似友好,其实包藏祸心,事实上现在广东士绅支持建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已经变成了这一点。

他们发现杨丰鼓励工商业是不假,但这个混蛋似乎不安好心,他鼓励工商业的同时,也在给工商业套上枷锁,尤其是对于土地,矿产,还有部分产业的垄断这些,这味明显都不对。如果他真鼓励工商业,就不应该继续这样限制,尤其是土地矿产的控制,更别说银行业的金融垄断,光一个均田制,就让这些开始转型的家伙意识到杨丰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鼓励工商业得同时鼓励土地兼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那些农民到城市成为工商业的发展的灰。

但均田制明显与此背道而驰。

均田制下农民都有地,都能靠种田吃饭,那他们为什么要到城市给工商业当灰?

杨丰既然是自称后世来的,那么他应该熟悉一切,但一边嘴上鼓励工商业一边给工商业加枷锁,这很明显就是故意的,虽然广东士绅目前的头脑,还不至于发展到明白这些的真正含义。

但是……

他们却很清楚,杨丰绝对有问题。

和因为没有权力,所以只能放纵他们为所欲为的建文相比,杨丰不是他们的好选择。

建文才是。

当然,这些目前并不重要,反正目前广东士绅正在快乐着,而他们的军工产业正在支撑着建文皇帝的大业。

后者以何家为首,再加上广东卫所军户,尤其是广州色目军户,已经建立起了三万御营,也就是类似神机营的,虽然仅仅是编成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用于野战,但唬人还是可以的。至于其真正的武力支柱,还是王弼的安南军团,后者已经被晋爵为郡王,大都督府大都督,亲自坐镇桂林,而广州的大都督府则由何荣以都督同知身份执掌。

后者也被晋升国公。

粤国公。

另外还有单独的水师,水师统帅则是何迪,这支水师实力还很强。

总之建文皇帝没有辜负忠义们的期待,他真的派兵保护那些投奔光明的臣民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后者有人口。

江西可是大明人口第三,仅次于直隶和浙江,哪怕仅仅南赣三府,给他带去的也是超过广西全省的人口。

事实上这一轮倒戈之后,他控制的人口立刻翻倍。

这是兵源。

而过去他最缺的就是兵源。

至于京城,对此继续无视,执政公然对这些刁民嗤之以鼻……

“此辈久居穷山恶水之地,不识恩义,不知顺逆,如飞蛾自投于火,日后粉身碎骨亦咎由自取,良言难劝该死的鬼,随他们去吧!朝廷得其不为益,失之不为损,假使朝廷尽失此两省之地,亦不失万里疆土,何须在意,如今正当太后寿诞,正应举国同乐,管这些作甚!”

执政公主殿下恍如穆提婆附体般说道。

“殿下圣明,此时的确太后寿诞为重,此辈不过疥癣之疾,日后大军以天威临之,自然土崩瓦解。”

解缙赶紧吹捧。

“殿下圣明!”

……

然后一帮大臣们纷纷吹捧公主殿下。

而此时遥远的西域,朱棣正策马伊犁河谷的皑皑白雪中,冬天的天山一片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