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两人正赞叹间,中年人眼神较好,远远看到一行人提着灯笼簇拥着一个大官儿骑马过来,他道:“怎么遇到此人,我们同他气味不对,九老,我们走吧?”

“喔,老夫听说他就住在正南坊中,这一次又委他查办弹劾一案,所以他会到此地来。”

“原来如此,我们不必同他招呼吧,我同他的事,想你也清楚?”

当年的公案,老者也是清楚的很。当下九老也点头道:“对的,不如速去,速去。”

两人相视一笑,知道彼此心意,当下都是掉转过身,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去也。

虽然溜的快,但骑在马上的那个官儿倒是眼尖的很,一眼已经在人群中将这两人认了出来,他一脸奇怪,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子,沉吟道:“耿九老怎么和于胡子混在一起?”

他想不明白,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冷冷一笑。

第057章 投帖

来人正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徐有贞,正三品文官,穿着绯袍,圆领纱帽,玉牌官靴锦鸡补服,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威风凛凛,俨然天上中人。

这个人很有清正之名,能力也强,一脸的精明干练。

不是强人的话,也升不到如此高位。在大明,最难做的就是京官。

每三年一次进士考,之前还得中童生、秀才、乡试举人,再到京师考进士,这一条路不知道挤翻了多少英雄豪杰之士,能中进士的就已经了不得,但是中了进士只是为官之道的开始而已。

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首名叫传胪,这四人肯定能进翰林院。二甲之中,有人能进翰林院,有人能到各部寺,二甲排名靠后或是三甲的,就只能分发到各布政司下面做知县去了。

很多人以为当知县很威风,其实在明清时,中了进士一旦为地方官,就很少有升迁到中枢的机会,一辈子沉沦下僚,十几年过去,最多升到知府就算能力和人脉都很强了。

而当年会试的同年,留在京师为官的,十几年下来可能就进入内阁,成为大明宰相,一次考试,确实就可以定下终生。

徐有贞先在中枢为官,考试成绩当然不差,后来在土木之变时栽了大跟头,贬到地方,但实心任事,能力又强,官声极好。他又有一些仕途得意的同年帮他说话,几年功夫,居然又回到中央,而且是在都察院做副都御史,这人的人脉,能力,又岂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