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页

两个新进士也是知道眼前这位大人虽然眼里不揉沙子,但毕竟是个好相与的,有话可以直说,架子也不大,于是相视一笑,笑嘻嘻的站起身来。

今天两个新进士过来,拜会张佳木只是个形式,彼此关系已经心知肚明,无须多出花样。但两人履新,对自己的职份差使一无所知,自然是得上门来讨教一番。

等两人把来意告之以后,张佳木微微颔首,笑道:“知道来问问我。倒也是有自知之明。老实说,两位都是大才,论起在四书五经里的学问,一百个我也是赶不上。”

徐穆尘和年锡之刚要谦谢,张佳木摆一摆手,又道:“但论起‘经世致用’这四个字来,恐怕两位还差的远哩。所以,两位是人才,但又不是人才。最少,在现在这段时间里,两位恐怕是当不得什么用的。”

“大人……”对张佳木的话,两个饱读诗书的人当然有不同的意见。徐穆尘知道在张佳木面前不必太过小意,太低声下气的话,反而教这个年轻的都督瞧不起。因此想了一想,便向着张佳木坦然道:“读书人的笑话是很多。比如有一类书虫,大学中庸背的烂熟,史书一本不曾翻过,李世民是谁也不知道……但门生不是这样的人,幼读经书,看通鉴,看历朝本章制度,此次会试门生是侥幸了,其实以门生的原意。其实只是想做个循吏,将来国史上书,能记得我徐某人是个想办事,而且能办事的好官,便已经足够。”

年锡之也是抿嘴笑道:“徐兄幼学扎实,不必多说。便是晚生早年也随家父走过不少地方,兵革钱粮刑名之事,多有涉猎学习,现下不敢说懂,但治平一县,估计还是可以的。”

两个读书人口气都不小。虽说都只觉得自己只能治县,但其实现在给他们个巡抚干干,这两家伙估计都会满口答应下来。

张佳木笑道:“年轻人嘛,锐气十足,不坏。”

他的话老气横秋,徐穆尘苦笑一声,摊手道:“大人,好象门生比大人还虚长几岁。”

这话当然很不礼貌,要是换了脾气不大好的上司,怕是当场就要斥责。不过张佳木倒无所谓,他笑了一笑,揭过这个话题,只是向着两人很恳切的道:“我说的话,你们现在倒未必服气,但我有几个问题,你们要是有答案,则自然是我错。”

“大人请说。”

两个新科进士都有跃跃欲试之状,他们是国家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人才,大明已经是重文轻武,中了举人都自夸是天上文曲星君下凡一般,更何况是堂堂新科进士?走马夸街之时,不知道多少百姓指着他们教育自家的子弟,同族乡党也以他们为傲,上任之前四拜同年,彼此也都是志得意满,看看左右,整个大明天下已经被同为举人和进士出身的同僚们掌握在手,便是提三尺剑扫平天下群雄的太祖皇帝,杀人无算,脾气太坏,但对御史文官还是保有体制上的尊重,对秀才生员也格外照顾。

正因如此,两人虽然给张佳木效力,但对他处置青县知县的事,并不服气,相反,反而有点物伤其类的感触。但派系分明,他们已经是张佳木的人,一切也就不消说得了。

但此时正好,徐穆尘打定主意,如果一会能好好露脸的话,不妨帮着那个倒霉知县求一下情,要让眼前的小张大人知道,办事是办事的人,但从宋朝开始独重读书人,而不象唐朝那样边将也可以入相是有其道理在的。

“我来问你们,青县知县郭某,算好官么?”

徐穆尘和年锡之相视一笑,都知对方心意。真的是无巧不巧,他们原本要说此人,不料张佳木正是问着于他,两人默契于心,于是由口才更好的徐穆尘来答:“回大人,门生以为,郭大人自然算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