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早在正统年间,他们就曾经探得福安有大量金银矿藏,几乎是挖之不尽的宝库。当时的首领是邓茂七和叶宗留两人,而最为叫众人佩服的,自然就是败亡在几百骑兵,几千步兵突袭下的叶宗留了。

叶宗留,浙江人,自幼好武,自然也就好勇斗狠。当过衙役,心软,没弄着什么钱。家中又缺衣少食的,将心一横,便纠结了邓茂七和山洞里这些个好友,啸聚了几百人,一起到福建南安来挖矿。

当时大明和前宋是不同的,前宋时,有官营的矿,也有私营矿。在大明,除了少量官矿外,基本上是不允许任何人采矿的。

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大约是元末的农民起义把大明的太祖给吓坏了吧。当年元朝疆域广大,带甲过百万,那么庞大的一个帝国,看起来是多么威风和不可一世啊。结果呢?黄河大工,挖出一个石人来,石人一出天下反,挖黄河是脱脱的主意,因为年年水患,不修对不起百姓。

可这么一修,是生生把大元天下给修没了。

历朝历代,都会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比如秦法严苛,汉尚宽简,汉初用黄老治国,就是这个道理。

明亡之后,清在皇子教育,裁抑宦官,宗室费用和吏治等诸多方面都吸取了前明教训,特别是在赈灾这一块,任何一地有了天灾,清时很少隐瞒或是置之不理,从皇帝到大臣小吏,都知道赈灾极为要紧,因为赈灾,不知道拿了多少顶子,捕了多少贪官污吏,原因就是明亡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明朝亦是如此,元亡于治河,开矿也是险事。因为矿工都是单身汉子,健壮勇武并且有点亡命精神的才敢去当矿工,所以自有明以来,不管是铜矿铁矿银矿金矿,只要开采,皇帝是心存疑虑,而士大夫则拼命反对。

有名的黑山金矿,采了半年出五两黄金。究竟是隐瞒起来,把皇帝当白痴,还是下头的人中饱贪污分了了事,又或是文官抱起团来排挤宦官,又或是根本无金,这就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没法算得清了。

福建福安这里却是不同了,后世探明的金储量极高,储银则是好几十吨,只是开采不那么容易,不象日本,有一个巨大的裸露在地表的银山可采。

福安这里,金银都有,而且是异族聚居的地方,民风彪悍,汉人不抱团就很容易被欺付。在那种年代,随便将人杀了往山谷里一丢,真的是杀人如割草,根本就没有人管。那些矿工,敢聚集到福安去采矿,自然也都是好勇斗狠之辈,不然的话,饿死了也不敢打这种主意。

叶宗留和邓茂七啸聚了几百号人,在福安开矿赚钱,好生快活。

不过,好日子没有几年,正统九年七月,福建布政司右参议竺渊率官兵千人突入矿区,捕杀矿工,禁止民间采矿。

后来因不堪官兵捕杀凌虐,叶宗留率众造反,杀参议竺渊,伤福建都指挥使刘海,自称大王,转战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官兵调动大军,一直到正统十三年底,才总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击杀了叶宗留,把这一次矿工造反的大祸给平息下去。

大祸虽止,叶宗留授首,但这些矿工却并没有死绝。这伙人,也都不是良善之辈,在这三省交界的地方又是群山绵延,地势险要,他们又全是精于技击的人物,当初官兵进逼,要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官兵一至,则义军必定土崩瓦解。可这伙矿工却是杀参议,伤都指挥,这种强悍的攻击力实在是叫人咋舌,叶宗留一死,大股矿工或死或降,大部星散。眼前这伙,要么是头目,要么在家乡也有命案的亡命徒,回不得家。所以,大队官兵一走,他们便在这里潜伏下来,横竖这里是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两省官兵对这一小伙山匪不愿大动干戈,互相推诿,地方官员也知道不是什么大患,不会影响他们的乌纱帽,索性也不理会。

就是靠着这种三不管的互相推诿,这伙矿徒居然从正统十三年熬到了如今,八九年的时间,在荒山野岭度过,靠打劫过路客商,抢夺村落,自己也建了个小小寨子,苦是苦了点,性命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