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这一次王增大升官,看样子王骥比起当初王增入选驸马还要高兴的多。

当驸马不过是皇家考虑到家世,人品,长相,驸马中不成材不成人的也多了去了,国朝公主也有好几十人,够资格留下列传的驸马寥寥无已,就算留下列传史书留名的,也最多就是几十个字,便算是不负平生。

倒是王增,如此年轻就已经是加了都指挥,总兵官,如此恩遇,还有什么话说?

将来到他这个年轻,怕不早就是国朝重臣?只要持身正,遇事不怕,将来史书上重重留下一笔,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祖孙二人,俱为名臣,这是何等佳话?

老头子是进士出身,通鉴等书自然是熟烂了的,史书上的世家不绝于书,但祖孙数代都能成为国之名臣重臣的,屈指可数啊。

因为此故,所以王骥老头儿才特别高兴,特别大方的放起赏来。

这会子铜钱是比银子还抢手的硬通货,大筐大筐的黄灿灿的铜钱撒将出去,整个坊中的闲汉都惊动了,到后来隔着十几条街,各人也是奔走相告:都到老伯爷府门前拾铜钱去。

老伯爷云云,自然说的就是王骥。这坊里侯爵伯爵有不少家,够资格称一声老伯爷的,却也只有王骥一人了。

……

坊中如此热闹,自然是惊动了不少人,巡城御史是科场后辈,科名比王骥迟了几十科,双手加双脚凑起来也数不清,听说是靖远伯府放赏惊动闲人,那御史也忙不迭赶过去了,当然,不是去约束警告,是到王府去贺喜去了。

除了巡城御史,五城兵马使的副都指挥,本坊的负责吏目,坊兵头目,一伙伙都兴高采烈的向着王府而去。

他们平时就被王家赏的不少,这样的大喜事,王家赏给他们当然也不少,各人自然也是高高兴兴的去领赏钱。

在喧闹的人群之中,藏着一群穿着箭衣,头戴毡帽,腰间也是鼓鼓囊囊,藏着不同武器的锦衣卫内卫的力士,与坊中沸腾的模样不同,他们一个个都不曾动,虽然说不上是不高兴,但也都是冷眼旁观,似乎是置身事外的样子。

按理来说,王增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了。

皇帝今天召见,除了特封十二团营东官厅总兵官一职外,还特别加锦衣卫都指挥使一职,这样一来,王增也是锦衣卫除了张佳木之外的第二人便是刘勇,薛祥等人,官位也是在王增之下,见着他,还要听王增的节制,听命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