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页

“谁敢”

王大郎尚未答话,谭青倒是先暴起而答,挥臂道:“太保,告诉属下是谁,属下现在就带监察的人去捕了他们,真是反了,谁敢和太保过不去,就是和咱们锦衣卫全体上下过不去”

“和我过不去的人很多。”张佳木笑道:“有些人是你们动不得的,不过,也有些人,非得你们去动动不可。”

“请太保明言。”

王大郎不似谭青那样激动,面色沉静,只是眸子中有一点儿兴奋之色。效力两年,终于可以在张佳木面前从容说事,领受任务,回想起来,简直是如在梦中一般。

“我来问你,如果是人以道德迫我,以大义压我,以律法困缚我,种种行为,令得我不能动弹,城狐社鼠,投鼠忌器,我不能以刀斧斫之,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这般的问题,恐怕被召来人的谁也想不到。

毕竟,他们是锦衣卫,口含天宪,凭驾帖抓人,诏狱之中亦如同黑狱一般,人进去之后,就很难好好的出来。尽管会典有规定,人在诏狱暴毙,要有刑科给事中会同主事,一起到诏狱查看,但这种规定早就形成具文,谁会有那么大的闲心,没事到锦衣卫的诏狱里查看那些死或没死的囚徒?

现在有人和张佳木过不去,但居然是用这种办法,那么,抓人或是杀人自然都行不通了。在场的人,虽然不是饱读诗书,但张佳木的意思还是在一瞬间就听明白了。现在和太保大人过不去的,是那些酸儒书呆子,但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难以对付,因为确实如张佳木所说,对方是用律令,法规,大义,道德,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就是这世间的道德法则,世道人心。

就算是忠忱如谭青者,现在也是呐呐而不能言。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么朴实不文,他们自己明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怨叹,相反,他们还佩服和崇拜那些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们。

在古代中国,因为向来重农轻商,所以有时候有钱并不代表社会地位的高明,相反,可能在乡间老老实实教书育人的一个老儒,虽然穷困,但在社会地位和形象上,要比富甲一方的商人要强的多。

这就是知识崇拜。

除了古中国,怕是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对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这般的崇敬。

当然,数百年后斯文尽丧,知识不如孔方兄,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就是在于某人有钱或无钱,掌握知识的人也得匍匐在金钱之下,教授成为叫兽,专家成为砖家,一个民族到这种地步,亦是可哀了。

在这般沉寂和重压之下,唯有哗啦啦的雨声不依不饶的在众人的耳边不停的响着,风声雨声,再有电闪雷鸣,众人都是悚然,今夜奉召而来,倒果然不是一件容易办的差事。

谭青心中亦是惶恐的很,倒不是他忠心不够,象他这种从无赖坊丁出身,一路从军余到被校尉,再到总旗、试百户,百户,一步步又到了现在的同知都指挥的官位,对张佳木的感激的敬爱是在骨子里的,任何人都动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