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武勋集团中,勋臣置身事外,武职官在等待下一步的改革办法。张佳木已经叫人放出风声,武职官的改革法就在文职官员之后。

所以,庞大的武官集团也是翘首以盼了。

对于皇家来说,改革提高俸禄并没有用正赋收入,火耗归公这一条就解决了大半的麻烦,剩下的也只是枝节上的毛病,只要庞大的文官集团不反对此事,那么,就真的可以定论了。

此时此刻,皇帝派人来,倒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了。

“请进来吧”

自从太宗皇帝叫人值宿文渊阁之后,此地也是日渐尊贵起来。就算是司礼监的人,没有通报传请,也是不能擅入的。

“诸位老先生”

此时司礼已经是和内阁平起平坐了,正统早年,三杨入宫,太监们都要避让,深揖鞠躬,等内阁诸阁老过去再行。

后来再见阁老,不过就拱拱手罢了。

王振用事以后,反而是阁臣给太监们先行礼了。

这个少监算是老人,而且很客气,所以李贤带头,众人也是一起拱拱手,道一声:“老师傅辛苦。”

“咱家是上命不由人,谈不上辛苦什么的。”那少监一笑,道:“皇上有旨意”

这般算是中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时的制度,通政司把奏折入司礼,再上呈给皇帝阅看,然后下内阁,内阁票拟后再呈送到君前,然后司礼批红发回,六科给事中校对无误,然后正式下发。

不走这么一套程序的,就是中旨,中旨在法理上是欠缺的,不合理的,一个大臣拒接正式法理兼备的圣旨是不可想象的,但拒接中旨,则会引发舆论的同情。

但现在皇帝下中旨过来,显然也是极为要紧的事,内阁诸人虽然吃惊,但仍然是参次不齐的跪了下来。

见众人跪下,少监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便是沉声道:“着李贤即补礼部尚书,非常之时,卿宜勿辞”

原来圣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