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页

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而立足做一个修补匠人,原本就是极为失败的做法。

现在张佳木抛出了问题,内阁这些人其实也有了答案,但大家迟迟没有应和……并不是说这些处于帝国顶尖的精英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无动于衷……事实上,大家很有兴趣,并且愿意配合,但其中的麻烦和毛病就在于:张佳木究竟要走多远?

是继续改革下去,以民生国计为重,还是包含私欲,以这般的做法来行揽权之实?

现在京城之中,一家独大,就算张佳木这一次把文官们整的这般惨法而没有任何势力能出头反制就瞧出来了。

这般下去,又通过改制大得人心……一想起改制,众人心中自然只有一个曾经的先行者……那就是王莽。

这么一想,可就更加不敢随意附合了。

彭时固然被河东狮弄的甚为狼狈,但事关要紧,他也不会丧失立场。只是从原本的无厘头般的反对转为对细节上的推敲,姿态如此,也就逼的李贤不能不走这么一回了。

内阁大佬出行,该有的仪仗自然也不可免。

这会子的官风尚好,虽然不象宋儒那样反感坐轿子,但百官还是以骑马为主。一身绯袍,纱帽玉带的李贤步履从容的出来,倒也并没有急着走,他要经过长安右门,出城的时候,叫人唤来守门的锦衣卫百户官,问道:“太保今天递牌子进宫没有?”

“回阁老的话。”虽然锦衣卫不必对任何官员假以辞色,但李贤在文武官员中的形象都很好,做为一个守宫门的百户,对李贤也是很熟悉,所以百官官的态度仍然超出寻常的恭敬,“太保今日不曾入宫,听李指挥说,太保是到城外去了。”

“咦,是到鲍家庄不是?”

“似乎是。”虽然有点为难,不过,这个百户仍然实言相告。

鲍家湾当然是锦衣卫最隐秘的地方,不少卫中官员都没有资格入内,但时间久了,用人太多,也难保会有风声出来。这等大事,李贤要是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个内阁首辅也就没资格再做下去了。

“好,我就去那儿找他”

说毕,李贤自己上马,他身边的几十骑也全部上马,前队散开,后队紧紧相随,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便要向着城外的鲍家庄而去。

“阁老。”百户官甚是为难的样子,轻声道:“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