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张惟功将眼前这六十多名少年分成两队:一队用一丈八尺到两丈四尺的竹竿为枪身,另外一队则是用一丈左右的硬木杆为枪身,根大盈把,尖径半寸,身硬如铁。竹竿枪身长而软,重要在善用双足,必须身随其足,臂随其身,腕随其臂,进退迅速,讲究的是群体的配合,每次出枪,都要强调整体性,三十余名少年正好分为三排,合力而击,已经可以做到整齐划一,但距离掌握好长枪,彼此配合,出刺的时候做到身法与长枪合而为一,这还差的远。

另外一队用木杆枪,枪身较短且粗硬,重在十斤出头,这个重量,对少年来说握时间短还能把握,握的久了,就感觉吃力。但惟功没有减轻重量,他已经传授给这些家伙练气养气之法,伙食也很好,再不把力气练上来,就不必留下来在他这里了。这一队人,主要练的是经过俞大猷整理过的少林棍法演化的枪术,主要是连戳带打,不仅仅是戳刺,而是要将步枪当成短兵器来用,做到身法合一,戳刺之法和打法融合,这样才算合格。

“总之,步伐和身法要配合好,戚家军的枪术之所以成功,以长短配合,将枪术的所有变化都掌握随心,同时熟知长短兵器配合……等你们枪术掌握之后,再练习变阵吧。”

“杀!”

在场所有的少年都是将长枪紧握,按惟功教导的姿式拿在手中,同时挺立腰杆,往地上重重一顿,一起喊杀起来。

虽说戚继光和北军是以“虎”为口号,不过这叫惟功想起后世的一些不好的东西,结果当然是学习先进经验,每次他训话或是训练结束后,所有的少年都会用这样的姿态,并且出尽全力,一起喊杀。

幸亏这是在冷铺,四周那些穷的饭也吃不上的流民根本懒得理会这边的动静,兵马司和锦衣卫也不会到这种污水横流的地方来巡查,不然的话,这样的动静还真是叫人感觉惶恐和害怕呢。

“城市里的鸳鸯小阵……真是期待啊。”夕阳之下,惟功却是很不负责任的这般想着。

第061章 国公

惟功的特训是每天都展开,除非是进宫的日子,这一段时间一直就是呆在城西冷铺之中。朝局如何,天下如何,他暂且倒是没怎么关注。

张惟贤父子的事也是进行之中,不知道张元德走了十二团营哪个副将的关系,果真调了一千兵士到城外的武清伯的园子工程去效力了,其中还有二百左右的匠人,张元德出了大力气,李伟对他十分感激,亲自到英国公府来致谢了一回。

说来他是亲臣伯爵,但没有掌军,所以自己是没有这份权力的,否则的话,也就不必上蹿下跳的去求人了。

张元芳没有帮这个忙,李伟倒是也不曾责怪,毕竟张元芳名声在外,是京城勋贵圈里有名的异类,倒是他对惟功印象不坏,知道惟功曾经求过他七叔不成功后,居然还将惟功叫了过来,当面致谢,毕竟是商人出身,没有什么心机,弄的当时张元德父子十分尴尬,好在惟功谦谢之后,迅速溜走,免得大家继续为难。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惟功每日自己练功,训练他的顺字号的小伙计们,和七叔七婶在小院中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隔几天进宫陪陪小皇帝骑马,还教教皇帝射箭,虽然万历进展十分缓慢,但有一个皇帝门生,也是颇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和潞王的关系也是颇有进步,毕竟潞王与他年纪更近,而且比起万历皇帝来没有太多的顾忌,相处起来居然也十分融洽。

日子没有波折就过的很快,一转眼就是十来天功夫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