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惟功的身份十分高贵,不是两个普通的商人能抗衡的,李文昭省悟过来,额角冒出汗珠,赶紧下马,与宋钱度一起步行过去。

“参见张大人。”

“两位太客气了。”惟功温和的一笑,对两个商人道:“上次不是说了,在商言商,我们就以商人的身份来交往也可以。”

“在下不敢。”

“在下万死不敢。”

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因为一个细微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改变,而最终影响到市道行情,惟功在幼官营的举措他们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两人在私下议论,都是想不到看起来尚未成人,年上犹有少年人稚气的张惟功居然是这么辣手的一个人,当场杀死五个舍人,全部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上报给兵部和都督府后,上头居然默许允准了张惟功的行为,而被杀者的家属也没有敢出来闹事,这令嗅觉灵敏的宋李二人深深感觉到了惟功的力量之大,手段和手腕之强悍霸道,在此时,他们怎么敢再和惟功均礼攀交。

“两位既然坚持不肯,也罢了。”惟功叫他们过来,并不是要在这种事上坚持什么,他沉吟着道:“两位这次生意做的可顺?”

“顺当。”李文昭抢着答道:“还是仰赖大人顺字行,我们的损耗极少,又省事,后来存银子在贵行,也十分放心。”

“未来一两年内,”惟功道,“本行可能在南京和苏州各开一家分行,但形式只是一种,在南方存入银子,开下票据,持票到北京来兑换。如果是两位这样家底殷实又传承日久的大商家,只要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比如正常每年存三万,那么到北方时,最高可以支兑十万两白银……当然,过后是要归还本金和利息。”

两个商人都是闻言一震!

他们这样的商人世家出身的优秀子弟,又是有十年以上经商经验的大商人,如何能听不出惟功话语里的巨大商机和泼天般的野心。

以山西晋商的实力,最多也就是将触角伸到扬州,在扬州培养代理盐商,赚取盐利,和徽商抢生意,更多的经营手法也就没有了,所以江南商人十分鄙视晋商,这些山西土财主不过是在北方无人,而且官商一体不分的情形下抢得先机,真要比经商的手腕和本事,江南商人甩他们一百条街。

就拿海贸来说,只要朝廷坚持现在的政策,不是当年那种寸板不准下海的教条,江南商人超过晋商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在此时此刻,两个傲气十足的江南商人,对眼前的这个北方少年却是敬服的五体投地。惟功的想法其实古人也有过,交子就是这样的形式,唐人也有这样的手法,但最少在大明,二百多年来没有哪家票号钱庄能这么做,有这么大的决心,当然,更叫两人佩服的是短短几句话里适露出来的崭新的经营手法。

保证金和透支,光是这两样,就够两个江南商人琢磨半天了。

“大人真是商业奇才……”宋钱度这个松江商人是很少服人的,松江府人的傲气也不是凭白来的,徐阁老就是松江人,松江府不仅是富裕地方,也是文运极昌盛的地方,富裕而又有文教,人杰地灵之余,这里的人傲气也是十足,对外地人一般很少有肯定的时候,但此时宋钱度的傲气在惟功面前无影无踪,不论是惟功的格局和经商的手法,他已经是望尘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