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看到一条条毡草被拿开,整洁平滑的道路出现在眼前,孙承宗终露出狂热崇拜的表情:“常吉兄真是神乎其技啊。”

这阵子孙承宗一直跟在张惟功身边厮混,他呆的社学不过就是在京城一个游学的落脚地,有他没他其实一样,既然眼前有这么样的大事可以追随,增长见闻,当然不必天天去寻章摘句,真的当一个摇头晃脑的老夫子。

孙承宗生性豪爽大气,气质恢弘,但语意又经常十分诙谐,身上没有秀才的酸气,在他身上,惟功发现不少的亮点。

怪不得此人会成为明末的中流砥柱之一,甚至很多人评价其作用远在袁崇焕之上,尽管后者在民间更加有名。

在惟功看来,孙恺阳确实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在经世致用上不迂腐拘泥,事实上明末的士大夫迂腐拘泥的原本也不多,不过孙承宗是一个更务实,能用好书本这敲门砖,又能将学问与实务结合的非常好的一个人杰,能与这样的人早早相识,更有可能招致门下,这也是惟功不介意孙承宗时刻相随,甚至知道自己在清理大工上的隐秘的原因。

要用人才,也开适当开放怀抱才是。

赵士桢演示的水泥,做起来和说起来都是十分简单,无非就是用粘土配石灰,在窑中烧制,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但钱和物加上人力都是充足,配出最原始的水泥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一个现代人来说,不敢说立钢炉造玻璃,一些原始的实用的东西,只要有心有财力,倒还是真的容易制造出来。

有了水泥,京城道路就是有条不紊的铺设着,从北城已经铺到中城,现在哪怕是皇城内外四周那些遍及达官贵人的各坊都是铺设了新道,而更令人称道的,就是相应的其余的举措。

连内廷的孙海等人都知道惟功的提督清理大工的差使办的十分之好,可想而知,京城之中,现在惟功的形象如何。

第283章 组织

时近深冬,寒风凛冽,刚铺设而成的道路被朔风吹的硬邦邦的,人马走于其中,平滑如镜,原本的那种晴天三尺土,雨天三尺泥的情形,终不复见。

而在一些繁华的坊市街道前,惟功下令栽种了一些树木,京城之中,不象盛唐那样规划植树,惟功此举,更赢得不少士绅官员和豪富们的赞美之词。

虽现在是深冬,移种的树木不能过大,根部包土,树干上围草,树叶落光,枝干凋零,不过可想而知,来春之时,成活的树木会带来怎样的绿色和盎然春意。

至于盛夏之时,贩浆引水之流赖以遮阴,这倒是达官贵人们所不曾想过的便利和好处。

“城南坊和正南坊前几日死了十七人,多是伤寒,未曾听闻有鼠疫天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