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页

“天文数字啊。”唐瑞年感慨一句,对任磊道:“能顶的住么?”

财务司有多少钱,税务司一年收多少钱,这些哪怕是唐瑞年这样身份的都弄不大明白,没有办法知道最详细的数字,顺字行和四海商行一年赚多少,更是一个一般人弄不懂的谜题。众人所知道的就是每年的分红都是一年比一年多,中高级武官的收入已经不在一个知府之下,就是各司的这些主官,哪怕现在退休了,也能安闲富贵的过一生了。每人都已经有了几万两银子的身家,在大明,够买几千亩地的庄园和城中好几进的房子,几十个仆人伺候着,这样的生活以各人现有的财富已经是足够了。

任磊闻言一笑,并没有出声,但笑容中蕴藏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

财务司不仅有钱,而且,很明显的是行有余务。

唐瑞年笑道:“孙大胡子在家负责统筹,钱粮措手,他的担子要轻得多。”

“怕也不会太轻松。”张思根笑道:“我都能想得出来孙大胡子那一脸严肃的表情。”

“听说他家小前一阵刚取来,这下怕是没有办法陪家人了。”

“勤劳王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喽。”

“以他的个性,除非大人放他的大假,否则就算平时也没有什么闲暇的。”

“孙家的几个娃都快能上中学了,听说都是好苗子啊。”

“嗯,我倒是见过,老实说,孙大胡子治政是好手,齐家也是好手啊。”

孙承宗没有跟到这边来,袁黄和徐渭等人也没有来,徐渭是在武学院没有办法脱身,袁黄负责民政,手头的事很繁琐,光是和屯田司一起弄的移民的前期招募和安置就够袁黄喝一壶了,徐光启现在负责屯田司,光是底下一个水利局就够他忙了,更何况现在又有新移民任务,屯田司得和民政部门配合,新修的屯堡和土地都是新移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徐光启每天都忙到焦头烂额。

这些人,全部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中的精英,徐光启是崇祯年间的大学士,孙承宗是帝师大学士,袁黄更是大宗师,徐渭是这个时代的鬼才,还有湖广老名士宋尧愈,惟功自己作养出来的张用诚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要么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力,要么就还在持续的进步之中,孙承宗的孙大胡子之名已经传遍辽阳,在原本的时空中他此时应该在家里读书耕作,青年时游历边关千里,见识广多,后来中举,进士,翰林庶吉士,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天启帝师。

后世满清为了丑化大明列帝,把天启丑化成一个打木匠不识字的荒唐皇帝,天启如果不识字的话,孙承宗是干什么的?

此次孙承宗是奉命留守,他倒没有具体的管理范围,随着辽阳开发的深度增加,事务越发繁多,大明的治理办法是朝廷和士绅宗族共治,辽阳无形中改变了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办法,将一切军政财政教育都抓在手中,相较大明的管理体系肯定先进的多,但在通信和道路条件,还有施政人员的素质效率上的要求和标准就要高出很多来,惟功是把体系建立起来,比如后世的管理体系和文书档案制度,包括袁黄贡献的循环簿在内,都是这种体系的一部份,就算如此,也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来做管理,中军部张用诚一个人已经顾不过来,唐瑞年和孙承宗都兼了中军副职,唐瑞年偏向顺字行和四海行及财税方面的事务,孙承宗则负责日常行政,偏向管理屯田民政公安各司,张用诚则是偏军事将作建筑,每人都是各司其职,目前来说,仍然称得上是井井有条。

把未来的帝师和辽西秩序的整顿大师和练兵屯田大师放在后方管行政,这堪称本时代最豪华的配给,各人提起来的时候虽是用的取笑口吻,但实际上对孙承宗的能力,包括赵士桢这个除了将作不怎么管闲事的人也都是十分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