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页

游牧民族悠闲地赶着牛羊避一避,风头就过去了。在农耕民族彼此之间为了争那二亩三分地,内耗严重、国力孱弱的时候,游牧民族三五成群就冲了过来,抢不到东西就当到此一游,抢到了东西就发一笔横财,运气好了还能摧城灭国。

好在农耕民族比较聪明,在工具的使用上比游牧民族强,只要有一个比较英明的领袖,比较强盛的国力,总能反击那么一两次的。

失败之后总要总结经验的,但是辽东之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的情形非常的复杂。除了农耕民族,游牧民族之外,还有一个叫做猎人民族的族群,云二现在就要面对的是猎人族群。

国子监里的学识丰富,对整个世界上的种族有着非常详实的记载,只可惜这些见解都只是作为猎奇的一部分内容,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深度的解析,这也是大宋最让人头疼的地方,他们善于发现不同,却从来不去解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猎人民族,比游牧、农耕都更为古老,也使得他们更凶残。

杀死野生的动物,远比杀死圈养的动物更为野蛮。

杀死圈养的动物相对人道,据说如果屠夫不能一刀干掉牲畜,让牲畜再次活过来、逃跑,这个屠夫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是猎人很少一招毙命的,猎物身受重伤,仍然顽强逃命的情况绝不少见,猎人在追逐猎物时,逐渐丢失的是人性和怜悯之心。

而且游牧民族杀羊宰牛,基本不会有性命危险。但是猎人在捕猎时,很可能反会变成猎物,这也使得猎人民族更了解什么叫做你死我活。

猎人民族虽然残忍,但是没有游牧民族的侵略性,这是因为猎人民族和农耕民族一样有故土意识。

猎人必须要有自己熟悉的“猎场”,贸然跑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打猎,很可能会成为猎物。

而且猎场的资源产出比耕地更少,所以单纯的猎人民族在争夺猎场和猎物的时候,比农耕民族争夺耕地下手更狠。

几个猎人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猎场,互相残忍“猎头”——不是抢夺人才,而是把别的部落的人的头颅,当成猎物砍回去。

而且在部落男子成年以后,必须要去砍回别的部落的一个人头,才能算是完成成人礼。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猎场的产出不可能养活太多的人口,所以必须要通过互相厮杀,把猎人民族维持在猎物能够养活的数量之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猎人民族从来没有在人类历史上唱过主角。

这一次不同,女真人是真正的猎人族群,所以残忍好杀是他们的本性,当伟大的契丹王族逐渐衰弱到极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