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而且还说让他贾政带人伏阙上书,将查封书籍的事情彻底闹大。

虽然贾赦的确是挺会搞事的,比如都能撺掇贾珍去敲登闻鼓。可是伏阙上书……

贾政眉头死死拧了拧。

这词,贾赦那个纨绔能懂?若是贾敬所教,贾敬会拆安王的台?

※※※※※※※※※※※※※※※※※※※※

伏阙上书,古代版的学、生、运、动。

第139章 青梅竹马

虽然贾政依旧怀揣着加封国公,将贾赦贾敬一行狠狠踩在脚下的念头。但贾政不是贾珍,能够舍得豁出去,想也不想的就去敲登闻鼓。贾政爱想,他知道伏阙上书意味着什么。若是成功了,没准能够青史留名,若是失败了,那得没准是菜市场走一遭。

伏阙上书,源于汉,发展于宋。是指太学生参与政务,表达自己对朝政的看法,与宫门前跪拜上书,求帝王采纳。与登闻鼓类似,都是越级上告的一种形式。且相比登闻鼓,伏阙上书在历史上发生时,多是王朝晚期,贪官奸佞当道。最为著名的案例就是南宋太学生陈东带领太学生三次伏阙上书,求高宗重用主站派李刚,罢免奸佞汪伯彦。最后被害死。后有人评论“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当然,他能够对此这么清楚,也是因为本朝曾发生过伏阙上书。

德嘉帝亲政时灭了自己舅家之后,又灭了帝师,导致国子监罢课,三百学生长跪不起,求帝王收回成命,尊师重道。

虽然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几年前,跟他贾政的年龄都差不多大了。但是他还是很清楚这件事的。

因为这件事最后是他爹带着兵将所有学生都押入了大牢。没让他们全都去死,是全都带整编进军伍中,带到了边关抗敌。三百人中活下了九人。两人成为小将,三人主政一方,四人疯了。

而他之所以清楚的这么详细……

贾政想着,面色都惨白了一分。是他爹告诉他的,在他“落榜”之后,他爹劝他看开点。读书不是为了名次,而是懂些礼义廉耻。

谭礼不知贾政所想,待施法看清了人捏着的纸团内容,是赶忙请侍卫盯紧了贾政周边。

“谭叔,伏阙上书那么厉害吗?”贾珍不懂就问,“你这么紧张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