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原本升任为皇太后的杨皇后是要垂帘听政的,但是她在听了几个月的朝政后,发现势头不对。现在朝廷上已经是由史弥远说了算,她这个皇太后跟赵昀这个皇帝,连屁都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她就下令撤帘还政,不再蹚史弥远这趟混水。

而赵昀一来毫无根基,二来也感激史弥远大变活人,将他由一介平民变成了江南区名义上的主宰。而且他也亲眼目睹了赵竑的下场,虽然现在赵竑是王爷,可是实际上却连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如,除了衣食无忧外,赵竑想要离开他湖州的住处都不可能。因此,他干脆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管,一切任由史弥远摆布。

史弥远心机深沉,他把官吏任免权从吏部完全收回,以“堂除”的名义直接由相府掌管差遣分派,把自己的党羽遍布朝廷内外,编织起一个巨大的权势网络。上至执政,下州县官员,乃至军队将帅,到处都是史派人士。

现在江南区虽然是赵昀当家,但实际上,已经全面落入史弥远的掌握之中。对赵昀的表现,史弥远很满意,可相应的,杨皇后,现在的杨太后则有些不满意了。她的权力欲本来就很大,原本在赵扩时代,她还可以左右一部分朝局,但是现在,她已经彻底沦落为边缘人,每天只能躲在后宫中,政令甚至都不能出自己的寝宫。

而且杨太后知道,虽然史弥远已经将他的触角遍布了整个朝廷,但正如原来的强势皇帝也不可能有完全控制住每一个人一样,在江南区还是有反对史弥远的人。因为史弥远操纵废立,使得现在已经抬头,成为官学的理学对他非常不满。像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真正信仰理学的宗师级人物,真德秀曾经在一个月内四次递交辞职报告,后来又三次请求降职,可是史弥远也知道,有些人是不能够得罪的。史弥远任用他就是为了讨好理学之人,因此,为了不使自己被理学派众人污蔑,他是坚决拒绝了真德秀的请求。

而真德秀甚至几次进宫向杨太后提出,应该将赵竑迎回来,代替赵昀。这个赵昀的出身不过是一人平民,虽然他经受了非常严格的教育,但短时间的教育,是不能改变他的观念的。而赵竑虽然年青气盛,可是他的所说所想,正中了真德秀和杨太后的下怀。如果能把史弥远流放到外地去,那朝政可又回到自己手中了,至少也回到了官家手中。

他们的想法虽好,但要实践起来却是非常艰难,首先,赵竑已经被赶到了湖州,在那里,他基本上跟软禁没什么两样。其次,就算是能帮赵竑脱身,要扶他上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至少就得有对付史弥远的办法,要不然,赵竑没上位,自己等人反倒要下位了。

“只有一个办法能做到这一点。”杨太后咬紧牙关,缓缓的说道。

“什么办法?”真德秀知道自己有的只是自己的虚名,要跟史弥远斗,自己还不如杨太后这个女流之辈。

“请韩忠卫主持公道。”杨太后说道。

“这可是江南区的内政,韩忠卫会干涉么?”真德秀心里一动,史弥远在江南区哪怕再独霸天下,但跟韩忠卫一比,就像一只蚂蚁与大象的区别,韩忠卫要对付他,甚至都不用出兵,只要做出支持赵竑的姿态,就能吓得史弥远屁滚尿流。

“只要赵竑向他求援,这就成问题。这是官家之家事,赵竑完全可以请求韩忠卫为他主持正义,把赵昀这个县尉之子给赶下台去。”杨太后笃定的说道。

有杨太后的重新支持,赵竑甚至都不用离开湖州,他的机会就马上变得非常大。到了湖州的赵竑其实也知道,这辈子自己要想再坐上赵昀的位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向韩忠卫靠拢。只要自己提出来,请中国介入江南区,韩忠卫必定会同意。

现在,赵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地步,如果没有奇迹,他这辈子也就会终老湖州。可是赵竑今年才二十不到,要混到死还有好几十年,何况赵竑做事冲动,杨太后派人跟他一联系,他马上就想立刻见到韩忠卫,浑然忘记了当然还大言不惭的要将韩忠卫宰于马下。

韩忠卫的回复很快,赵竑要取代赵昀之位没问题,毕竟现在赵竑取得了杨太后的支持,就可以证明当初是史弥远搞了鬼,何况整个江南区上下都清楚赵昀的上位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没有韩忠卫和他所建立的中国,也许赵昀就真的一直会在他的帝位上干下去,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韩忠卫连金国和西夏的皇帝都可以随便差遣,何况是实力不如他们的宋国?而且现在宋国已经成为他的江南区。

“王爷,你真的要答应韩忠卫的条件?”真德秀亲自到了湖州与赵竑密谋,其实密谋也算不出,真德秀的一言一行,早在史弥远的监察之中,只是史弥远没想到,真德秀会与赵竑商议复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