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三号测试机的轨道很稳定,与玉剑山的垂直位置偏差只有一百千米。

所以它通过天基情报中心和海龙山信号塔,可以传回两个批次的数据,虽然轨道更高,清晰度居然和一号测试机相当。

看过三号测试传回的图片,沈文剑心中大概有了谱。

似乎是个完整的星球被撞缺了一大块,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通过自转恢复球形。

这个缺口有多大,虽然还没有拍到全景,大概也能想象,重心的变化足以证明行星受到的创伤有多大。

被撞掉一块的行星上,居然还有稳定可供碳基生物存活的环境,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178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轨道试验卫星一号,终于在稍后几天,利用良好的日、地位置,在合适的角度揭示了全景。

大地的赤道线缺了三分之一,有一部分是通过自转慢慢长回去的,内部空洞比赤道线缺口要大,依据行星弧度计算,深度在一万五千千米以上,推测是有一颗比灵月还大的天体从侧面贯穿所致。

创口已经不知道有几亿年甚至更长,创口内已经冷却了很大一部分,只能观察到不规则网状的熔岩。

后面几个月里,天文组被调过来盯着几颗实验卫星和测试机传回的数据,火箭组只留了两个人处理轨道修正之类的问题,其余人又在准备下一枚火箭。

掌握的情报越来越全面。

现在人类能存在,得归功于行星够大。

伤口区大气平均温度为三百度,最高温度是原地心处,接近两千度,整个系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自循环冷却。

这个冷却系统包含地下水和一些海洋区块,它们不停的转为蒸气在陆地以东的各海洋中化为降雨,在西边再次被甩进去转为蒸气。

之前一直很神秘的古海就是该系统的一部分,热成像显示古海东部地区的水温常年在九十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