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针对总行面临的困境,沈文剑这段时间在组织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总行实习弄成经济管理系的一门课程。

二年级就参与,全学年六十个体验课时,前后差不多等于银行人员十天的工作,十个学生加起来也只能省出不到一个员工,不过后面会容易做些。等现在的二年级上三年级,仍然是调去外地实习几个月,今年的三年级明年则会转来总行分两个班次做管理工作,一个班一个学期,那时有下一届应届生出来,运转会正常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市民的,让微电子系暂时放一放硅芯片的攻关,尽快完成自动柜员机的改造,让机器能直接接入电力并布置在居住区各角落里。这算个简单封装工程,教授们要做的是把灵能线路缩减到尽量小的区域,然后往上面堆积材料强化灵气隔离,反正柜员机重上一两吨也不是问题。

他在这忙着安排银行的身前身后,家里的事情倒是仍然按计划推进着。

九月底,设计院芯片组完成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对芯片量产设备的改造工作,改造本身大概只需要十天时间,不过随后的调试工作需要最少三个月,真正的量产要到明年初,不过期间会数次进行试生产,有可能获得一些能用的芯片。

六月超算构架验证以来到十月初,随着实验室产出芯片的增加,超算构架的芯片数已经堆积到一万片,算力差不多是单片的3600倍,和首次测试的讨论结果很贴近,预计会在两万片芯片时达到单片五千倍算力。

利用这台实验室超算雏形,机动组正在进行宇宙规则填充工作。

超算的大部分应用,实际就是模拟宇宙规则,软件层对宇宙规则诠释的越直观、简洁,超算的拟真程度就越高。如果不够直观和简洁,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超算算力,以获得接近真实环境的计算结果。

以开发四十号以上的固钢(高强度合金钢)来做例子。

正常的人力开发,只能一个个合金配方去试,比如先得到固钢二九,再根据经验,如何增加微量元素和调整热处理工艺,种种可能去试制样品,最后在某次试制中得到四十号以上的固钢,然后再反过来做工艺流程。

如果没有炼金术法的帮助,该过程会更加麻烦,可以说基本是经验与运气的反复碰撞,比如所有的理论都到位,加工过程中某个环节少了十度,得到的会变成固钢三七,连三九都到不了。甚至因为加工流程过于复杂,准备加实际运转一次就要几天时间,难以每个环节都去十度十度去试,进而永远错过这种材料!

使用超算开发,则是在“规则”的束缚下,先计算一个问题。

四十号以上的固钢是否能够稳定存在?

该问题只有两个结果,“是”和“否”,依据录入规则的逻辑方式等软件层的复杂因素,得到这个结果需要几分钟至一两个月,乃至可能造成超算宕机。若水准太低这问题就不要去算。

得出的结果是“存在”,然后针对该结果,对所有的合金加工生产工艺做一套极为复杂的组合运算,排除不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温度等信息。依据软件水平和超算能力,有可能一次只能排除个位数的工艺与生产方式,也可能一次计算就排除大半无法得出“存在”结果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