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页

总共四个接驳口,三个都是红灯,只有一个绿的,而且绿色的字就写着“核心舱”。

按下开门按钮,内舱门并没有关闭,直接开启了舱门。

借助类长方体带来的空间优势,仙宫一号核心舱的内部很阔气,通道大小为32米x26米,任意方向都能站直还很宽敞。工作区、生活区和睡眠区是分开的,不过并不是三段房间,比如睡眠区和洗手间,都是占掉通道一半,这一节占掉一半的部分把整个舱体分出几个功能区。

“睡觉的地方很压抑啊。”沈文剑提意见。

“我们也知道啊,可是箱子就这么大,核心舱又需要辣么多功能,只能做成这样了。”

最后还是要怪核心舱功能覆盖范围太大,二、三十平方米或算做不到七十立方米的内部空间,要提供至少两个人的生活、睡眠、健身甚至修行需求,确实比较紧张,等专用的居住舱上来就会好很多。

第052章 油湖大挪移

看过空间站的第一期轨道任务,沈文剑拿了份后续规划表回去。

按规划表,后续还要上种植舱、生活舱、工作舱,如果核能组能赶上进度,有可能会把核能舱送上去,一套下来大概要一年半以上,届时可以支持至少四到六人的生活、工作需要,才轮到载人任务。

空间站计划受到空间箱子大小的限制最大,202立方明显不太够用,需要更大的箱子才好组装大型舱体。

用极为复杂的结构,到太空上进行舱体组装看似可行,但用拼接方式难以保证可靠的气密性,安全方面无法和一体化的舱体比较。

核能机组的情况差不多,天枢星小型核能站建设后,核能组再次优化了机组结构,最小的核能单元只有八百吨,可即使这样也无法用箱子运上去,现在的箱子要运输核能舱,包含舱体、机组、重水在内,总重量必须在320吨以下才能塞进箱子,这么小的东西链式反应都很难持续。

空间站计划要有大进展,肯定要等闪电04和进一步升级的空间箱子出来才行。

和空间站计划比起来,第三代卫星瑶光系列的发射任务轻松很多,明年发射第二颗同步卫星后就会停止同步卫星的发射,瑶光近地卫星系列则要到今年年底发射一颗,明年年底发射两颗,之后以每年两颗的速率进行投放。

当初二代卫星上天时,最多的一年放了两颗同步卫星六颗近地卫星,那时候还只有凤凰号一架用于空间任务的载具。

这次的升级因为二代卫星没必要直接淘汰,干脆混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