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页

前期准备类似于框架论证,但不用那么具体,决定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后,先要弄分组,什么功能划分一个组,集成组需要多少人之类的。

“时间太长了吧,你先帮我记着,到时候提醒我。”

三代芯片的体系定型不只是芯片本身,还有超算、工作站、机器人等等,虽然其中一部分可以转到工程院做,至少也是芯片出来后两、三年了。

刘香湘点头,拿小本本翻到后面记下来。

“对了,仙宫的第二期工程的准备做的怎么样了?”等她写完,沈文剑问到空间站的事。

按照前期规划,第二期工程是自旋型的,通过自旋模拟出一定的重力,能够大幅度降低宇航员维持身体素质需要的运动量。

但是自旋也带来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状态对于舱外人员和设备,就不是相对静止状态了,那么是应该追着空间站的自旋去做修理、维护,还是直接把整个空间站自旋停下来,又或者造成可以分段停止自旋的状态。

另外还有第一期工程的舱体再利用,如何防御陨石和太空垃圾的攻击等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会全部在准备工作中全部解决,但是每一个都要有明确可行的方案线路。

“定下来了,刘工他们做了很多实验,最后还是决定做成分段式环形舱,日常维护稍微减速就行,大修可以停下来。”刘香湘说着,拿出自己的平板,找到一张概念图递过来。

这张概念图上的空间站是四段式的,其中三段的正面是同心圆排布的两个环形,外部重力达到06g时,二环的重力也能达到04g。

第四段是推进组,用于太空航行。概念图只是示意图,现在连使用什么发动机都没定下来,估计到造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空间站的计算力够不够,如果三代计算机够强,或者有足够的运力搬运一整套超算上去,使用法术等离子推进器慢慢加速也能做到轨道转移。

“工程量有点大啊。”沈文剑按概念图上的比例尺算了算,得出这个结论。

概念图三阶段内外圈加在一起,外围周长总长度足有三公里,按20米一个舱计算,这就是150个舱,再加上支撑结构、中心结构、推进结构等,大概能换算出400个舱体的运输,即使一部分舱体在太空里建设,工程量仍然很大。

“所以空间箱子还是要加油,我打算等闪电04正式入役之后,在空间箱子项目上投入一大笔钱,看看能不能在底层信息上做出突破。”

刘工很早之前就提出设想,可以通过符文体系重新定义空间道具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如果能成功,不需要元晶的转换就能做出可远程遥控的空间箱子,只是这个东西一直没有正式立项,只是伴随着空间箱子的升级间歇的弄一弄,到现在也没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