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页

刘香湘这会牛大了,早有准备:“师父,机器人还是太不专业了,这是新设计的轨道拦截器,结构设计完成度有八成以上,还没有到实测阶段。”

“行啊!这些年院长没白当!”沈文剑笑着夸奖,拿起平板翻看轨道拦截器的数据。

名为“飞针”的拦截器大体呈现棍状,很小,总重量不超过三十千克,借助天基武器平台的中距离充能(激光)功能,理论上能够实现无限续航。但实际部署数量过多后天基平台的能量搜集就不够用了。

在没有能量支持的情况下,飞针的设计寿命是三年。

中原星因特殊天体环境,航天器需要不停的调整自身轨道,以应付灵月和大地的引力相对变化,在轨三年的能量消耗不小,偶尔执行一次拦截任务的能量对在轨寿命的影响不会很大,差不多两个月的续航力换算一次转轨3度角的拦截行动。

武器是法术激光,这种在机器人、天基平台上都有装备的武器改进过几次,足够可靠,不行还能直接撞。

自动化……它也不是自动的,全靠天基中心帮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现成的天基网,它屁用没有。

总体上,“飞针”牺牲了任意转轨的能力和杂七杂八的功能,通过专职化让轨道拦截武器变得足够小,小体型带来隐蔽性,同时一次也能够部署非常多的数量。

看过之后,沈文剑觉得不错:“挺好,现在批专款什么时候能上天?什么时候能大量部署?”

刘香湘没有直接回答,问:“听说师父在让工程院弄电磁屏蔽?”

沈文剑点头。

“这东西全靠遥控,抗干扰能力肯定比较差,做改进要拖一阵。”

“不用,就这样上马。”

在外层空间使用电磁屏蔽,用核弹也可以做到,不过那动静太大,几千公里外都能知道。使用有单棒核裂变装置的设备,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在低轨道上几个小时才能转一圈,部署太少无法做到24小时任务待命,多了对核燃料生产也形成压力。

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电磁对抗,还是以大气内为主,大气外面的事,若真有必要,只能上闪电了。

刘香湘哦一声低下头在小本本写几个字说:“要增加一条标准化的等离子推进器生产线,我们以后弄卫星就用标准化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