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页

赛博坦去年贸易额的一半只有一百多万金币,算起来也收购不了多少重稀土。可是伊索特琴正在大力推电网,每年大几百万金币砸下去,在电力的加持下,生产成本会比周边低一点,因投资力度的差别差距还会拉大,这个差距有可能导致商人们做二道贩子,直接把稀土卖去别的国家而不是卖给赛博坦。

“可若加上这笔成本,大家都往赛博坦卖,我国商人岂不赚的更少?”还是有不怕死的力挺商人。

克莱门蒂亚没有生气,要是没人出来才奇怪。

其实她的发展策略归纳起来,都以国力上升改善下层民众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实时起来就倾向于国家资本主导利益均分,像是电网这个要几十年才能回本的玩意,让那些商人自发去弄,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正准备再弄个王室商会,财务大臣没有辜负他的专业站起来驳斥刚刚发言的水利大臣:

“不!商人们少赚一点,税收上来还不是用在国内,从整个伊索特琴来看,并没有少赚一朗分。”

水利大臣只是反应慢一点,不是傻子,见到经常帮商人说好话的财务大臣都叛变了,他也赶紧表示“没有异议”。

第302章 时代的车轮

伊索特琴王国布尔河巨型稀土矿很快就进入开发状态。

王储只对宏观面做出一些限制,具体事务还是由国内相关商会来组织运行。

一直有大量矿业业务的伊索特琴商会负责国内的设备生产……说是设备,其实就是些液体容器和比炼钢熔炉温度还低的烧结装置等,相比这些东西,酸碱生产方面需要增设的设备反而更多。

之前酸碱的应用不算太多,大规模酸碱液体运输风险不小,最后还是商人们开动脑筋,把硫磺、硝石、食盐、石灰运输至当地,在当地生产。

两种设备都卖给当地人,以村为单位结算。

村民们穷的很,不过不要紧,这些设备的成本也很低,加上一部分商人利润后,二十人参与加工一年内就能还清,等到村民尝到甜头,每个村子都能消化很多套设备。

大多数村子一两百人都不一定有两个识字的,明明无需多久就能还款也不敢参与,有缺渠道的小商人立刻抓住商机,干脆帮着村子购买设备做工头,形成以村为单位的小加工点,雇佣村民干活。

这种帮村民买设备的小商人不是不知道产品要卖去赛博坦,而是他们自身没有实力,路过铁堡周边山匪聚集区时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被成功打劫一次可能就白干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