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页

蓝星联合体似乎也察觉到什么蛛丝马迹,最近电子压制出现的很频繁,一天几乎有十几个小时。

电子压制不是强电磁脉冲攻击,压制状态下只是不能进行远程通讯,如果通讯的两个单位距离只有两三百米,最多就是通讯会有很多杂波,是不可能完全屏蔽掉的。

针对电子压制,设计院和工程院联合升级三代机器人的过程中,把任务分解机器人的优先级提高了。

在三代任务分解机器人出来前,暂时只能用二代顶着,对其中的几十个做了密磁灵能数据链升级。

总之不管怎么弄,卫星任务是能够发到机器人身上的,不过任务执行同步率肯定会比无压制状态差不少。

空间站上,现在常驻工程师的名额已经有四名,另外还增加了一个特级斩情技师。通过日常维护、调试、实验,空间站的功能更多了,可一些功能用起来还是很蛋疼。

比如现在空间站已经有一个无人机舱,里面容纳的是太空版的小蜜蜂和飞针拦截器,搜集情报和拦截蓝星联合体的轨道任务都很有用。

可是,空间站本身几个小时就绕中原星一圈,只有一个空间站的状态下,在短时间内部署到预定地点要碰运气。

升轨倒是能降低飞行角速度,不过不管中轨道还是同步轨道,一样无法及时支援低轨道任务。

现在的拦截主力,仍然是之前投放在近地轨道的机器人和飞针,这两种东西都不是专业做长期飞行的,飞个十来年就会掉下去,一点点补充起来又很麻烦。联合体真正试图大规模突破的时候,还要依赖闪电系列的投放能力。

随着联合体越来越了解中原星环境,闪电系列的临时投送也存在漏洞,比如刚好赤道线天气恶劣的时候开工,闪电需要绕行上天,大概会额外花费五到八分钟,说不定就会因为这几分钟,让几个卫星什么额外搜集几十分钟的情报。

几十分钟,在近地轨道上那就是数千公里,很严重的。

此时沈文剑就正为此通过指挥舱的新增机器跟刘香湘谈话。

这台机器人类似于木乃伊棺材……虽然形容也许不怎么合适,反正就那么个结构。

通过它,借助卫星网支持,沈文剑能实现一小时不间断的地面投影,而且还能通过特殊投影装置的神念模拟,补充视觉信号传输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