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页

王源笑道:“世人都不是傻子,看了你我询问的人员名单,陛下这朝臣自然知道我是否血口喷人。杨尚书,我不介意你独揽案情,你不希望我过多插手其中,我也不介意。但是希望你不要无端生事来找我的麻烦。你希望我帮你,便不要排挤我,你不希望我碍手碍脚,便不要对我指手画脚,好吗?”

杨慎矜气的脸色铁青,脸上的麻子颗颗抖动,但他也终于明白,王源其实心里什么都清楚,这小子可不傻。在王源给出的两个选择之中,杨慎矜当然选择让王源置身事外,既然王源把话挑明,何不顺水推舟让他甩手去,何必要寻他的麻烦。办完了事情在给他好看。

想到这里,杨慎矜的脸色和缓起来,负手冷冷对王源道:“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不好强人所难。你不愿办差我也不强迫你,这件案子我一个人也会办的妥妥当当的。从现在起,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只不要来插手案情之事,案子的事情我一力担当便是。”

王源微笑道:“杨尚书,话要说清楚,卑职可不是不愿办差,卑职随时愿意为案子出一份力。我不参与是因为你杨尚书不愿意我参与。这里这么多手下兄弟,大家都给我做个见证。我无事可做,只能去馆驿睡大觉去。”

杨慎矜冷笑道:“由得你去,本人就是不放心你办案那又如何?若无他事,王副使可以去睡大觉去了。”

王源哈哈一笑道:“这才像话嘛,不希望我参与案情便明说,我又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何必遮遮掩掩。我这可是遵了您的命令去睡大觉的,回头杨尚书可不要告我的黑状,说我懈怠公务啊。”

杨慎矜冷哼一声转头过去不再搭理王源,王源笑眯眯朝周围随从属官拱手,退出大堂外出衙上马回去。王源并不担心对李邕的案子失去了控制,因为最后的案卷上还需要自己的签字确认才能结案,杨慎矜再一手遮天,最后还是免不了要将所有的事情摊在自己的面前。事实上,王源乐见今日之事发生,这样一来自己便不用受杨慎矜的使唤而将精力尽数集中到即将要办的事情上去。

不能说王源对李邕的案子没有兴趣,从个人角度而言,王源是不愿意看到李邕或者李适之因为此案而倒霉的。但这是出于内心中尚存的一些对文人的同情,或者说是出于对李林甫一方的厌恶。但其实无论是李邕或者李适之,王源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本来如果李适之不是利用自己不顾自己的死活的话,王源会将他视为恩人,这一次无论如何会帮他一把。而现在,王源对李适之早已失望,这个人是个心胸狭窄且心理有些阴暗的人,自己对他的好感早已荡然无存了。

况且,从大局而言,王源此次来北海实际上是应该推动李邕这件案子的酝酿和扩大,将火烧到李适之身上才是目的。因为自己说服杨钊推荐自担任此次查案使的理由便是如此。李适之倒台,杨钊可以取而代之,这正是杨钊愿意推荐自己原因。如果自己反而去出手帮助李邕和李适之,这会极大的损害杨钊的利益,也会被杨钊视为背叛,这是绝对不能发生的。

王源不能拿杨钊的利益开玩笑,因为目前而言,杨家是自己最重要的靠山,那样做虽满足了自己可笑的内心的同情心,但明显是不理智和不正确的行为,是害人害己的行为。王源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恐怕只能是不去推波助澜的去陷害李适之,虽然他答应了杨钊要去做到这一点。但王源心里清楚的很,这种事根本无需自己去做,杨慎矜也会做得比自己更好,自己又何必去干这样没底线的事情,保持远离此案的态度是最明智的。

……

回到馆驿之中,王源也不出门了,果真按照杨慎矜的要求上床睡起了大觉,好几个时辰后,这才被人轻轻推醒,睁眼看时,见公孙兰站在床头皱眉看着自己。

王源看见屋子里点起了灯,挠头道:“几时了?”

公孙兰道:“初更了,你还不起来么?”

王源一骨碌爬起身来穿衣服,边洗漱边问道:“你下午去哪儿了?我还以为你也要回来一起睡呢。”

公孙兰啐了一口。王源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今晚咱们要去行动,下午睡一觉晚上会更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