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商队从姑臧出发,昼伏夜行,一路之上的关隘哨卡早被李范等人打点好,基本上都是一路放行,个别嘀咕了几句这车队真长,车子看起来也重的军官们,也都被李范笑着多塞了一个钱袋子搞定。

王世充以前在丝路之上最远也只到过姑臧,还没有来过这西边的千里丝路,这一路上尽是浩翰沙海,幸亏李范早有准备,在姑臧城西南准备了一千头骆驼,从那天夜里开始,就由这些骆驼转运货物,而两家的护卫们,也都跟着骆队前行。

李范对于这条路线早已经熟门熟路,一路之上都是早早地派人前出,供应骆队这一千多人的饭食饮水,而他的护卫们也远远地向着两侧散出,警戒着沙漠中任何可能的来袭者,王世充此行获益良多,真正见识到了一个成熟商队的运作过程,自己与之相比,还是差了不少。

就这样,从姑臧出来后车队折返向西北而行,一路之上绕开张掖郡,酒泉郡等大城,专门找荒凉偏僻的无人地带穿行,经过了十四天的漫长旅程,终于赶完了这段千里商途,来到了边境上的阳关。

已进十月,沙漠里也变得没有平时那么炎热,王世充这一路上感觉还行,他也曾走过两年的丝路,即使是在姑臧城东的那么腾格里沙漠里,也吃过不少苦头,但这一次,算是比较轻松的。

随着前方斥候的一声欢呼:“阳关到了!”商队里有些无精打采的人们一个个都来了精神,王世充也是精神一振,手搭凉蓬,眺望起远方的雄关。

阳关,位于敦煌郡西南七十余里处的古董滩上,古董滩是一片沙海,入了阳关后,商队必经这片戈壁滩,散落于此的珍宝古钱不计其数,所以敦煌一带的人都有“入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的说法。

而古董滩北的墩墩山上,座落着一座巍峨的雄关,夹在山谷之间,周围山头上的烽火台星罗棋布,上面高高地飘扬着隋字大旗。

从众人现在处的位置,离阳关还有十里左右的路,一道道沙梁如大海中的浪尖一样,立在这戈壁滩上,数里之外的空旷大漠中,远远地能看到一帮商队打扮,带着骆驼的人,数量看起来足有上千,而数百名隋军骑兵,则在一名全副武装的将领的带领下,跟这个商队站在一起。

李范面露喜色,对着王世充说道:“尉迟老弟,一定是安贤弟和曹贤弟在接应我们哪,我们快过去吧。”言罢双腿一夹骆驼,那骆驼四蹄翻飞,奔了起来。

王世充很少骑骆驼,在姑臧城换骆驼骑乘时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这十几天下来也早就掌握了窍门,骆驼性情温顺,坐起来很稳,远比骑马好控制,但他毕竟比不上李范经年累月地穿越沙海,驾驭骆驼的本事早已经炉火纯青,两腿一夹骆驼就能让它跑起来的地步,只能慢慢地拖在后面跟着。

只见李范奔过去后,跟戴着头盔的曹珍和一身西域行商打扮的安兴贵一阵嘀咕,三人言语交谈间不时地向着自己张望,王世充心知他们一定是在商量接下来的行动,不可能让自己听见,也只好装聋作哑,慢慢地骑到了三人面前,面带微笑,拱手行了个礼:“安兄,曹兄,别来无恙。”

曹珍看到王世充,也不回礼,重重地“哼”了一声:“尉迟钦,这么大的生意,你都能出岔子,不仅少了二十万斤,还迟到,要不是大哥冒险点火,这宗交易也就黄了。”

一边的安兴贵也埋怨了一句:“尉迟老弟啊,做生意一定要周全,跟人约定的事情不能变卦。”

王世充知道曹珍还在生自己上次的气,想要借机报复一下,于是哈哈一笑:“二位,实在是抱歉啦,第一次在姑臧城外走货,时间又紧,人生地不熟的出了岔子,以后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