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页

李靖摆了摆手:“不,我们回洛阳,就在你们出洛阳的时候,杨广也正式迁都了,诏命我们回去复命时直接到东都。”

王世充微微一愣:“这么快?”

李靖点了点头,道:“越国公这回把整个洛阳城向东移了十几里,可以说是另建了一座新城,完全不同于汉魏时的旧洛阳,但是他毕竟有数十万役夫一起干。”

“而且洛阳临着洛水,漕运方便,建城的木料可以顺水漂来,而石料在北边的硭山中到处都是,修起来也不慢。在你们动身前,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而那显仁宫正是已经修筑完成,可供杨广入住了。”

“再加上杨广对他以前呆过的扬州江都一直念念不忘,巴不得早一点从洛阳出发,以便旧地重游。所以杨广一听到洛阳那边的宫殿完工,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过来,顺便让文武百官和王公贵胄们也跟着他一起搬家。”

魏征笑了笑,道:“药师说得没错,杨广迁都洛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他更好地去江都玩。听说在修建显仁宫的同时,还让著名的能工巧匠,前国子监祭酒何妥的侄子,现任太府卿何稠,为他营造下江都时所乘的龙舟。”

王世充心中一动,连忙道:“何妥?就是那个在开皇年间上书先皇,说是苏威结党营私,害得先皇在朝堂之上当众让苏威看谢晦传,然后将其免官的老学究?”

魏征点了点头,道:“正是此人,何妥是著名的学者,他的儿子何稠,则是有名的能工巧匠,开皇年间曾经出征岭南,说动岭南蛮夷宁猛力来降,何稠那次因功被加了开府,成了四品官员,后来还和宇文恺一起负责了文献皇后和先皇陵墓的建造,先皇生前对文献皇后和自己的陵墓非常满意,最后在弥留的时候,还当着杨广的面说,多亏了何稠,自己才能和文献皇后魂游地下,要杨广以后要重用何稠呢。”

王世充听得连连点头:“这何稠听起来和那将作大监宇文恺一样,只是个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先皇生性节俭,不喜欢精美奢侈的东西,更不喜欢大兴土木。所以何稠在先皇一朝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先皇要给他一个平叛的差事,让他立点军功以升官,也算是为了弥补对他的歉意吧。”

魏征笑了起来:“主公所言极是,按我朝律法,非有战功者或者政绩突出,考核优等者,不得晋升。因为先皇不好奢华,何稠这样的巧手大师多年来一直无事可做,自然也没法升官,所以先皇才会派他去打一个没有难度的仗,积点军功好升官。”

王世充哈哈一笑,在马上摆了摆手,道:“药师,玄成,虽然这何稠在先皇一朝无事可做,可是现在新皇登基,只怕很快他就有的忙了。”

王世充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些什么,脸色微微一变,道:“不对啊,杨广这回大兴土木地去营造东都洛阳,指定由越国公监工,宇文恺和封伦都是领衔主修,为何却偏偏少了这何稠?”

李靖笑了笑,道:“因为这何稠被派去做另一件事了,就是修龙舟。”

王世充刚才就听到过此事,现在给李靖一提醒马上想起来了,他笑道:“这也太大材小用了吧,那龙舟不就是端午节时用来竞速的那种船嘛,有必要要何稠这样的大师去建造?再说了,皇上是要和人比划船的速度吗?不坐大船而要坐龙舟?”

李靖摇了摇头:“主公误会了,何稠所建的龙舟不是端午比赛的那种东西,而是供杨广下江都时乘坐的豪华大船。李某只是略有耳闻,但听到的情况也让李某吃惊不已,这点魏先生应该最清楚,还是由他来说吧。”

魏征点了点头,正色道:“那龙舟魏某亲眼见过,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面足足有四层建筑。最上层是正殿和内殿,正殿足可以接见上百名朝臣,内殿也可以接见二十余人。此外还有东西朝堂,供官员们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