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页

萧瑀朗声道:“陛下三征高句丽,都功败垂成,将士离心,海内震动,这次微臣一路跟随圣驾前来,只听得军中怨声载道,都苦于这回远征高句丽,生死未卜,此生很可能再也不能回到故土,宇文大将军,本御史所言,你可承认?”

宇文述这一路之上一直瞒着杨广这些事情,不过给萧瑀这样一捅,知道再也瞒不住,只能冷冷地说道:“总有些人对于陛下的千秋功业不理解,有些牢骚话罢了,这代表不了广大军心,萧御史,不要危言耸听!”

萧瑀摇了摇头,正色道:“不,这绝对不是个别情况,本官全程参与过前三次征辽之举,这是第四次,深知军心士气一次比一次低落,陛下,您想想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您一道诏书,传檄天下,征慕各路壮士从军,那可真是从者云集,几十万壮士自带军械干粮投军,那是何等的壮观,士气是何等的高涨!”

杨广想到当年自己在涿郡誓师出征时,那百万大军山呼万岁,地动山摇的壮景,不由得心驰神往,嘴角边不自觉地勾起一丝笑容。

萧瑀的冰冷的声音很快地把杨广又拉回了现实之中:“可是后面的情况呢?一年前的第三次征辽,陛下虽然下诏天下,百道俱进,可是在涿郡都没有集合到几万军队,被迫只能放弃,而各地的府兵更是大量逃亡,拒不从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天下人心已经不再向着出征辽东,建功立业了,若非如此,陛下这回又怎么会听信虚言,想到借调突厥兵来平叛这样举动呢?!”

杨广自登基以来,还从没有人这样当面指责过他,他再也忍不住了,脸色通红,重重地一拍面前的那张玉石大案,身体一下子弹了起来,厉声道:“萧瑀,你想干什么?谁给了你这样的权利让你胡说八道?你是不是以为你是朕的小舅子,朕就不敢杀你了!”

萧瑀一仰脖子,大声道:“陛下就算要杀微臣,也请等微臣把话说完,这些话不中听,但事关陛下的生死,微臣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说完!”

杨广恨恨地坐回了椅子,咬牙切齿地说道:“你说,把你所有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说得好,朕赦你无罪,说得不好,朕夷你三族!”

第1726章 困守孤城

萧瑀毫不退缩,高昂着头,在周围一众官员与将领们大半是嫉妒,小半是期待的目光注视之下,大声说道:“陛下,现在是关键时刻,一步错,步步错,后悔莫及,刚才微臣已经说了,大多数的将士,不愿意出征辽东,现在我们被困雁门,需要的是上下一心,如果将士们打胜了此仗,还是要出征辽东的话,那他们又怎么可能鼓舞起斗志,拼死一战呢?”

“微臣虽然不是将军,但也知道,人心才是最坚固的城墙,只有在这个时候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才能守住雁门,创造奇迹!所以,当务之急,陛下必须草诏,罢辽东之役,如此一来,一定会三军欢呼,士气高涨!”

杨广勾了勾嘴角,他刚才怒火中烧,一时失去了理智,这会儿拿起面前一个小碗中的冰块开始咀嚼,同时开始认真地思考起来,想了想后,他抬起头,神色恢复了平静:“这一点暂时再说,萧御史,你且说下去,如果按你的说法,激发了军心和斗志之后,又当如何?”

萧瑀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死守雁门,同时马上派出哨骑,杀出重围,传檄天下各路兵马前来勤王。”

宇文述哈哈一笑:“本帅以为萧御史有什么好办法呢,原来也不过如此啊。你也是书生之言,不通军事,这雁门郡面向北方,本是要塞坚城,但是当初建雁门郡的时候,就是为了利用山河之险,阻敌于山外,所以北边的山道关隘是重中之重,而南边的城关,则是一马平川,城墙高不过一丈五尺,上次杨谅造反之后,又是年久失修,根本不是那种难攻不落的坚城!”

“现在突厥人已经从其他方向破关而入,绕到了南边的城关,他们如果想要攻城,光凭这城中的三万将士,很难抵挡,就算是守得下来,城中粮草不过二旬左右,又怎么可能撑上这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