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页

“去年夏秋之交的时候,我的老朋友刘权,上任南海,这时候在江州一带已经有许多盗匪水寇了,霸占鄱阳一带的水陆要道,刘权当时单舟入贼营,晓以利害,说得这些盗匪纷纷解散,刘权也得以上任岭南,可是没过多久,杨广再次下令征伐高句丽,结果导致雁门之围,江州的官员也组织这些盗匪去勤王。”

“这些南方人不愿意到北方,于是再次叛乱,操师乞趁机和同乡豪强林士弘起兵,两支农民武装迅速汇合起来,浩浩荡荡向郡城进军,公开向隋王朝宣战,广大贫苦百姓闻风响应,这支民军队伍猛增到一万多人。”

“当时,鄱阳郡城武备不修,有个名叫袁斌的人,以防御兵乱为由,倡义聚郭内居民相保守。此人略谙军事,颇精武艺,城防工作实际上由他负责。”

“但是这个袁斌对操,李所部的实力却完全估计不足,一经交战便支持不住,只好弃城逃走。城内大小官吏见郡城不保,也一个个带着家属、细软,仓皇逃命。”

“操,林义军初战取得辉煌胜利。操师乞当即下令安抚百姓,开仓放赈,并对部队进行整训。当年十月,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年号‘天成’。”

“接着,操,林义军又分兵四掠,又攻下了浮梁、彭泽等邻县。今年春天,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江西重镇——豫章郡(今南昌)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在那里,操师乞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并确定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江南各地扩展。”

“豫章之失,使得朝廷大为震惊,因为这里是整个江州的治所,不是一般的州郡,正在江都游幸的隋炀帝,紧急命令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往讨。”

“这个刘子翊系彭城人,曾任南朝齐国的殿中将军,是一员老将了,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奉诏后即带领兵马奔赴豫章。”

“操师乞闻讯,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在战斗中他身先土卒,冲锋陷阵,可是却中了刘子翊的埋伏,中箭身亡。义军骤失元帅,军心动摇,开始败退。”

第1835章 高楼论势

王世充说到兴起,站起了身,一边踱步,一边缓缓说道:“而操师乞虽死,林士弘却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带领部队继续抵抗。此时隋朝各地农民军已经势力越来越大,各地兵力不足,刘子翊所部后援无人,军无战心;起义军由于操师乞牺牲,沉浸于悲痛之中,也急待善后,因而战事呈僵持状态。这一僵持,就是几个月,我去东都的时候,仍然是在对峙之中。”

“而林士弘是操师乞的忠实战友,他受任于危难之中,时刻在想如何完成义军的未竟之业。他看出,隋军在江南的武装部队,有战斗力的就数刘子翊这一支,干净、彻底地削灭刘部,既可以为操师乞报仇,振奋全军士气;又可以为起义的发展廓清道路,扩大战果,因而这一仗必须打好。”

“主意拿定后,林士弘调整部署,集中一部分人正面防御,牵制敌人;另调一部分人组建水军队伍,发挥水上作战优势,同时派人刺探刘部消息,捕捉战机。”

“几天前,我刚刚接到军报,说是林士弘率部与刘子翊军大战于彭蠡湖(即后来的鄱阳湖)。义军同仇敌忾,奋勇争先,加之大多生长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习水性,因此开战不久,就把刘子翊打得溃不成军,刘本人也被义军击毙,没有死的敌军,纷纷向义军投降。一时军威大振,邻近郡县的农民踊跃加入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江州全境,已入林士弘之手。”

魏征长叹一声:“没想到江南的形势,已经成了这样,幸亏当年主公剿灭刘元进时,几乎杀光了江南的叛军,要不然,只怕会比江州闹得更凶。如果江南,江州乱成一片,只怕主公也去不了中原了,一定会给杨广再次派去平定的。”

王世充哈哈一笑:“江南那里也早晚要乱起来的,上次的那个贼首沈法兴,就没有给追杀掉,反而封了个吴郡郡守,现在杨广在江都,他不敢动,杨广一走,他必然生乱,加上刚刚内讧,然后被来整击败的杜伏威,李子通这两支江淮义军,也已经过了江,只怕以后的江南,也会非常热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