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248 字 8个月前

他需要了解下,孟达现在与夏侯尚“友好沟通”到哪一步了。

真是个忙碌命!

数日后,董允这一行前往汉兴郡中的使者,便回到成都之中。

在回到成都中之后,董允一行人的踪迹很快就被成都城中的各家探子所探知。

成都中的大臣在得知董允归来后,陆续派人前来问询董允他这一行的情况。

诸多大臣派来的人名为关心董允,实则是在探究糜旸是否已经收集到证明刘协已死的证据。

能派人问询董允的,大多都是与董氏一门交好的大臣。

那些蜀中籍大臣倒是也想派人询问董允,但之前他们刚因为糜旸一事与董允争论过,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但尽管是面对这些交好的大臣,董允依旧笑着婉拒众位来人,始终未透露半分口风。

不久后董允来到王宫中向刘备复命,当见董允进入王宫的大门后,多家大臣派来的人只能望着董允的背影徒自叹息,而后顿足而返。

董允是刘备的侍郎,他的政务使命乃是刘备直接委派,并不经过尚书台。

在王宫中的一处偏殿中,董允见到了刘备。

见董允归来,刘备只是对他点点头,并未有太多瞩目。

但董允在行完礼之后便不起身,董允的这个表现令刘备有些奇怪。

随后他察觉到董允应该是有要事禀报,于是他屏退了偏殿中的闲杂人等。

在偏殿中只剩下刘备与董允之后,董允方才从怀中取出一封蜡封完整的上书,而后恭敬地放在刘备书案上。

完成这个举动之后,董允朝着刘备一拜主动告退离开偏厅之中。

整个过程,董允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的目光亦没有在糜旸的密奏上有半分注视。

在董允离开之后,刘备看着书案上的糜旸密奏,他眼神一凝,随后解开蜡封,将糜旸的密奏从信封中取出。

只见在密奏中,糜旸这样写道:

“臣旸顿首以拜: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阻王师北伐,曹贼自篡帝位,耀武北方,每念及此,臣忧心如捣,假寐忘寝。

为人臣者,应吐纳良策,讨贼自效。汉室煌煌,育臣成长,臣却无为,愧对汉恩。

大王命臣镇守北疆,然为人臣者,岂可知镇不知征?

今臣下设计,令孟达假意投效于夏侯尚,暗通款曲,以诱敌来。

今初有成效,臣伏思惟,喜怖交集。臣窃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惧不可信,应缓缓图之,于时为便。

臣自幼蒙大王恩养长大,常思报效,前番公安有力,实乃天助。

今北贼驻兵武当,臣欲再献微薄之力,立讨贼之功,此乃臣经年之冀愿,逢值千载之一会。

臣自督竭,竭尽微智,臣知无古人惊天之智,加之仓促施行计略,惶恐狼狈,惧以轻愚,忝负王恩。

臣闻唐尧行事先问上天,然上天从未违之。大王神谟,恩威必眷顾臣身,灵赞圣规,尚必自送。

尚一自送,则臣必使六军囊括,虏无孑遗,威风电迈,天下侧目。

望大王付臣讨贼之任,若效,则为北伐之先绩。若不效,臣自保守北疆,不令大王忧虑。

臣谨拜表以闻,顿首再拜!”

当刘备看完糜旸的密奏之后,他的脸色开始变得潮红起来,胸膛甚至也在剧烈的起伏着。

刘备将糜旸的上表看完后,不一会儿又拿起来看了一遍。

如此反复,君王三观。

在看完三遍后,刘备不禁站起身来,在偏殿中来回踱步。

自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开后,大部分群臣都在想着如何劝他称帝,好能更进一步。

唯有糜旸,唯有他这时想的是讨贼自效!

这让刘备的心中很是激奋,这才是他的好子侄,这才是大汉的名将!

虽然糜旸此番不一定成功,但他有这番豪气就令刘备很是开心。

在来回踱步之后,他走到蜡烛前,想出于保密的目的将糜旸的上表烧毁,但最后他还是舍不得。

最后刘备将糜旸的密奏,放置至他的衣带之中,同时他口中喃喃道:

“好为之,好为之!”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