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千里追随 三省雏形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171 字 8个月前

例如原为曹操主簿的温恢,一外放即任扬州刺史。

又例如因为糜旸自己的事例,现在大汉各郡皆在流传着一句话:“宁为一主簿,不为一县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糜旸的影响下,现在许多的大汉士人,皆将主簿一职当做出仕后最优的职务

除去主簿的职务有着这层特殊性外,还因为在糜旸的构想中,梁州的主簿要承担起后世隋唐时门下省的责任。

梁州的主簿既要与别驾、治中同掌机要,共议州政,还要负责审查州令,更要在必要的时候敢于指出他的错误。

毕竟糜旸不是神,他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从大局上来说,适当给予主簿一定审核州令的权力以为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三省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架构在后世已经得到验证。

算是在当世既符合国情,又十分先进的一种组织架构了。

因为主簿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法邈不断提出几个人选,都被糜旸所否决掉。

最后思来想去之下,糜旸打算让邓艾担任他的主簿。

虽然邓艾的政治情商不高,但或许正因为他的这点特质,才会让他在必要的时候能敢于指出糜旸的疏漏之处。

以往他就经常如此做。

除去这点原因之外,糜旸看重的更是邓艾对他的忠心。

有一定权力对他下达的命令提出异议的人,那必须是对他极为忠心之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人所提出的所有异议,一切都是为糜旸好。

糜旸适当对州朝官制进行一定改革,想的是提高州朝的行政效率,不是为了让别有用心的人以此当做掣肘他的手段。

当决定好治中与主簿的人选后,糜旸让法邈先写好两道正式的征召文书。

随后他又下达了一道命令。

那便是将州府的曹大多归于治中管辖。

治中类似于后世的尚书省,而后世的尚书省的职能主要靠他所管辖的六个部门来实行。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早在东汉末年时,六部的一些名称就有出现过。

例如对石苞十分看重的吏部侍郎许允。

只是这六部的称呼还未在当世盛行其道,糜旸亦不打算在梁州直接设立六部,因为这没必要。

在汉代六部虽未盛行,但却有诸曹的存在。

功曹:掌官员任命升迁,业绩考核。

仓曹:掌仓库﹑租赋﹑市场﹑度量衡等事务。

户曹:掌户籍﹑田宅等事务。

兵曹:掌军事事务。

法曹:掌刑法。

士曹:掌交通﹑建筑。

各种曹应有尽有,并且他们的职能与后世的六部不能说有所相似,那基本就是重合的状态。

可以说后世的六部,便是由汉代的诸曹脱始而来,既然如此,糜旸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去设立六部?

糜旸只需正式下达文书,将这诸曹统属至治中之下即可。

至于这一点本来也就是合情合理,因为在大汉的官制中,原本诸曹是分散于别驾与治中分别管辖的。

当然糜旸也不可能将诸曹都交给治中统属,否则治中的权力就太大了。

例如功曹这一名为曹,实际上地位与从事等齐的要职,糜旸便会将他单独出来向自己直接负责。

还有兵曹这一名义上统管州内军事的官署,糜旸也不可能给他如此大的权力。

县兵、郡兵等不具备太大战斗力的士卒可由兵曹管辖,负责平时在境内捕获盗贼,维护治安,类似于后世的警察。

至于用来征战的一众正兵的兵权,糜旸肯定是要牢牢直接掌握住手中的。

数万大军,才是糜旸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最大底气。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