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借刀杀人 天水幼麟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175 字 7个月前

自小在曹操身边长大的曹真,不仅深通兵法,还颇知人性。

杨阜的计策虽然本质上来讲,并不算很惊艳的神来之笔,但正因为它普通,所以它的成功率很大。

因为杨阜的计策,乃是根据君臣大义,及人之常情这八个字为根本实行的。

糜旸再如何优秀,他也毕竟是一位臣子。

正如杨阜所提的那几位古之大贤,他们难道是败在敌人手中吗?

他们是败在自己人手中,或者直接点来说,就是败在君臣大义这四个字上。

世人皆知刘备宠爱糜旸,但再如何宠爱,刘备也是君,糜旸只是一个臣子。

甚至刘备对糜旸的宠爱,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糜旸能为他排忧解难,建功立业的基础上。

刘备将糜旸委任为梁州牧,也是看重他这一点。

可是现在糜旸担任梁州牧还没半年,却将梁州内部弄得一团糟,刘备身为君主,是不可能对这一点坐视不理的。

最重要的是,有些事杨阜并没有说的很明白。

他口中的探子,实际上大多指的是益州境内亲善、仰慕曹魏的益州士族。

而只要刘备心中起了疑虑,再加上益州境内亲善曹魏的众多士族推波助澜。

尽管刘备是再如何仁爱的君主,他至少也会将糜旸从梁州召回成都询问详情。

至于那些亲善曹魏的士族会不会尽心办这件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毕竟糜旸的屠刀都已经架起来了,益州士族兔死狐悲,肯定会对糜旸有所动作的。

这两点是人之常情。

曹真不是迂腐的人,虽然他很想亲自消灭糜旸,但他也不会迂腐到放着好好借刀杀人的计策不用。

在对杨阜赞赏完之后,曹真看向杨阜的目光越发欣喜。

曹真对着杨阜言道:“此策既是由卿献上,那一切就交由卿去办理。

只要卿的计策能成功,那时候吾一定上奏陛下,对卿不吝封赏。

而若是吾能依靠卿的计策顺利夺下梁州,日后吾当自镇梁州,而凉州就由卿主理一切军政。”

曹真在话语中为杨阜画了一个大饼。

可重要的是,以曹真目前在曹魏的地位,他画的大饼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主理一切军政,实质上便是凉州牧了。

面对这样衣锦还乡,手握斧钺的巨大诱惑,杨阜又岂会不心动呢?

杨阜的脸上浮现激动之色,他立马深深对着曹真一拜:“臣岂不敢竭尽心力!”

听到杨阜的这句话后,曹真脸上的笑意越来越盛。

感到机不可失的他,便立即让杨阜退下,前去早点实施这个计策。

而在杨阜收到曹真的命令退下之后,在场的诸多魏将也纷纷告退。

在诸将全都离开后,曹真暂且压抑住内心的喜意,开始处理身前桌案上的政务。

虽然曹真的具体权责是都督关中诸军事,但曹魏的都督,本来就是军政一体的性质。

所以哪怕关中三州皆有刺史,但是最后的政务决策,还是要报送到曹真的手中预览。

关中一地地域广大,许多琐事各州刺史都可自行处置,但除去大量的琐事之后,曹真需要处理的政务也并不少。

目前他着重要处理的,便是关于诸州各郡县长官的具体任命。

尽管曹丕称帝已经有一年,九品中正制已然渐渐成为曹魏最重要的选官之法。

只是曹丕还不算太傻,他并没有完全废除察举制。

并且他也曾下过严令,但凡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命,除去各地的中正官同意之外,还必须交由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进行最后的确认。

因为对杨阜的看重,所以曹真先预览起关于梁州人事的具体任命内容起来。

可就是当他看完其中大部分内容之后,这封竹简中的一个人名引起了他的注意。

姜维。

之所以这个名字会引起曹真的注意,不是因为姜维乃是关中有名的大名士。

乃是因为年纪刚刚及冠的他,竟然会出现在杨阜报送给曹真的人事任免报告当中。

要知道能送到曹真手中审阅的,至少都是一县县令的任命,而以姜维如今的年纪与名气,他根本就够不上这个级别。

可是随着曹真继续察看姜维的人生履历,他明白了杨阜为何会将姜维放在这份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