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若有远志 何必当归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267 字 8个月前

糜旸的威名,纵算是寡居在冀县的姜母也是有所耳闻的。

而在以讹传讹之下,糜旸在曹魏人的心中,基本与恶魔是划等号的。

姜母明知道陈仓将来会成为糜旸的主攻方向,他怎么可能还会让姜维去以身犯险呢?

万一姜维有所差池,那么她将来该倚靠谁?

姜维知道这件事会遭到姜母的极力反对,他也知道姜母反对他的原因是什么。

只是心怀大志的姜维,是没办法让自己一直呆在冀县中的。

历史上的姜维之所以会老老实实在天水郡担任参军,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那时季汉势力薄弱。

莫说姜维,就是整个大魏也没几个人会料到诸葛亮会主动北伐。

在那种情况下,凉州虽位处边境,但却被魏人认为比中原还安全些,所以姜维只能暂时呆在天水郡中等待机会。

毕竟他的人脉都在凉州,也不可能跑到扬州去建功立业。

但是现在的情势与历史上大不相同。

世人都知道,不出数年刘军肯定会大举北伐,在有着这点判断之下,好立功业的姜维,又怎么能按捺住内心中的躁动呢?

至于旁人对糜旸会有畏惧,胆大如斗的姜维却绝不会有。

因为心中想建功立业,姜维的眼中已然出现泪水,他对着姜母诚恳地言道:

“儿知道母亲求情杨公让儿担任天水参军,是在保护孩儿。

然大丈夫生在当世,又岂能碌碌无为乎?

况且天水虽偏安一隅,然偏安断不能久安。尚且不提时常作乱的异族,就说若糜旸席卷凉州,天水岂能免于兵祸?

为家乡计,亦为自身计,孩儿都必须前去陈仓,为国家尽一份绵力。”

姜维说的理由字字珠玑,但是姜母却只是流泪摇头不允。

见姜母如此表现,姜维无奈之下只能说出他迫切想建功立业的另一个深层原因。

“当年父亲为保护郡守,没于兵乱之中,孩儿后来时常思考,难道是父亲当初才能不佳才会如此吗?

百般思考之下,孩儿认为原因并非在此。乃是父亲当时只是一功曹,手中并无兵权,以寡敌众遂有此劫。

当今天水外有强敌,内有羌乱,远远不是孩儿求安稳的时候。

否则若是将来羌人再度来犯,纵使孩儿有策略败敌,然手中若无兵权,难道当年父亲的劫难不会发生在孩儿身上吗?

乱世之中,兵权为重,孩儿去陈仓既为拼搏,亦乃自保也。”

姜维在说完这番话后,便重重地对着姜母磕了几个响头,希望姜母能同意他的请求。

姜母并非是不通情理之人,她知道姜维说的每句话都有道理。

若姜维所说的第一个原因不足以打动姜母的话,那么姜维说的第二个原因,足以让姜母动摇。

她不想姜维与他的父亲步上一样的后路。

这时姜母想到尽管陈仓是前线,但只要姜维能好好呆在杨阜身边,那么想来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想到此,姜母只能无奈地闭上满含泪水的双眼。

“吾会写一封信给杨公,求他在军中为你谋一个职务。”

“只是你需答应吾,到陈仓后一切要听从杨公的指示,不可有半点任性。”

只要姜母愿意答应他去陈仓,姜维还有什么不能答应姜母的。

姜维忙不迭答应姜母的叮嘱,然后便准备退出房间。

可就在姜维要踏出去的那一刻,姜母最后一句告诫传来:

“伯约,事若有不谐,当归!”

面对姜母的这句告诫,姜维只是拱手应承后,便退出了房外。

在来到房外后,这时天色已然全黑,但看着那月明星疏的天空,姜维的心情却不是一般的畅快。

他刚才没有直接回答姜母的告诫,只是因为他心中的答案是: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想到这,姜维大步离开了姜母的院落之中。

陈仓,吾天水姜伯约来了!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