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长安异动 警觉顿生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261 字 8个月前

当年的曹操本质上不是败给刘备,实际上是败给诸葛亮与法正这对黄金组合。

而有着如此壮举的诸葛亮,又怎么能不让夏侯楙感到钦佩呢?

以关中的国力在三个月内筹集好十万大军的先期物资,想来这世上也只有诸葛亮办的到了吧。

想到此夏侯楙突然期待起来日的南征之战。

若是子丹将来能大胜,从而擒下诸葛亮,他势必要上书陛下让他重用诸葛亮。

以曹魏的国力加上诸葛亮的经世之才,曹魏恢复昔日大汉的荣光,算什么难事?

长安作为关中最重要的一座城池,其中势必汇聚着来自各方的探子。

而在那来自各方的探子之中,当然有来自梁州的。

在糜旸的改革措施之下,梁州的探子变得渐渐正规化了起来。

他们在梁州有个响亮的名号—司闻从事。

当初糜旸在设立司闻曹之时,考虑到战争的需要,所以将司闻曹的机构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管境内情报工作的靖安司,另一部分则是主管境外情报的军谋司。

在长安城中的司闻从事,便是从属于军谋司的。

因为相比于靖安司,军谋司负责的工作对专业性及对忠诚的要求性更高。

所以在当初糜氏族人来到梁州之后,有许多糜氏族人便被糜旸安排进军谋司中。

后来顺其自然的,有许多糜氏族人便承担起潜伏长安,刺探军情的重担。

糜安便是那部分糜氏族人中的一位。

糜安是个年纪五十许的老者,但是按辈分他却是糜旸的族兄。

之所以糜安会被糜旸看重派来长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糜安年纪够大。

五十许的年纪,代表着糜安在年轻时曾跟随过糜家先辈走南闯北做生意过。

这一点是当世成为一个优秀探子的必备条件。

没有丰富阅历见识的探子,既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性,也没办法探查到什么有用的军情。

糜安来长安的时间不算久,但足够让他在长安落脚。

在当初来长安之前,糜旸为了保证情报工作的顺利进行,他曾给了他的糜氏族人大量的钱财。

钱财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能帮助人快速落脚的好东西。

只是相比于其他族人,糜安用钱财的方式更为特殊一些。

他并没有将钱财都散播出去,用来扩充他的人脉关系。

相反的,他用糜旸给他的钱财在长安城中开了一家药材铺。

并且他化名为华安。

汉代官方的医药行业并不发达,但却是这种不发达给了民间营业者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商机。

毕竟在古代,草药从成本上来说并不值钱,只要能雇佣的起人力进入危险的山林采摘即可。

不过糜安之所以会选择开药材铺,可不是为了营利。

早年走南闯北的行商生活,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糜安的阅历与见识。

糜安知道糜旸将他派来长安为的是刺探军情。

既然糜旸派他来的目的是这个,那么他在长安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根据这个基础而展开。

而糜安知道,若魏军即将有大规模军事活动的话,那么有一种必需品他们肯定是要大量收集的,那便是药材。

寻常人会以为,要想探查敌方的军事情报,最重要的便是关注当地的粮草与军械,这点其实是不对的。

因为粮食与军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任何政府在平时就会进行大量囤积放在粮仓与武库中。

这两项战略物资,如非必要,政府是一般不会从民间征集的。

再加上粮仓与武库常常都会有着重兵把守,所以想从粮食与军械这两方面探查到军情不算容易。

而以当世的医疗条件,军中的大夫是不可能做到照顾每一位士兵的。

只是大战一开伤兵定然极多,对于那些伤兵又不可能完全不管。

因此当军中产生伤兵时,一般军队的做法便是为伤兵发放原始的治疗外伤的药材。

在这种情况之下,相比于粮食与军械,在大战筹备之时,药材铺才是民间唯一有可能探查到重大军情的地方。

糜安的判断并没有错,借助于他的药材铺,他很快就察觉到最近长安城中的异常。

这种异常,瞬间让他警觉起来。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