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

糜汉 酱油拌历史 2218 字 7个月前

世人皆言梁州军乃天下精锐,想必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马超所率的两千梁州军刚刚抵达阴平,一路上长途跋涉的他们,定然不适合再度出征。

所以马超要率领的,就是原先张嶷带来的那三千梁州军。

张嶷见马超的态度如此果决,碍于军令如山,他只能躬身领命。

可是在让人去安排大军出征的事宜之后,张嶷为稳妥起见,还是派出了一骑信使快速朝着南郑赶去。

现在能阻止马超的只有糜旸了。

就算马超不听糜旸的,但只要糜旸的手令一到,完全忠于糜旸的梁州军,自然会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当初糜旸在梁州进行的军队改革,早已经从根本上杜绝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一点。

就在马超领军朝着武都郡进发的时候,身为郭淮先锋大将的姜维,已经率领三千魏军进入了武都郡中。

由于杨阜之前的请托,郭淮对姜维还是挺重视的。

在姜维划入郭淮的大军中后,郭淮当即上表曹真任命姜维为讨寇校尉。

虽说姜维之前在杨阜手下时,也是一校尉,但以当世的体制而言,凡是名号中带有征讨这类字眼的封号,那它定是它那一个位分等级中最顶层的存在。

也就是说,年方二十的姜维还未立下什么功劳,他便一直处在升迁的过程中。这就是当世身为世家子弟的好处。

当然郭淮能任命姜维为他的先锋大将,倒不仅仅是看重姜维背后的人际关系。在这半多個月的行军过程中,郭淮曾特地考察过姜维几次,他发现姜维是有真材实料的。

世家子弟之间,总是互相有着爱才之心。

在发现姜维不是徒有虚名之后,郭淮便力排众议,让姜维担任了西路军的先锋。相比于对姜维校尉的任命,这个职务才是体现郭淮对姜维看重的地方。

史书上的大战惜字如金,但基本上都会记载先锋大将的名字,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古代战争中,先锋大将对己方大军的重要性。

可以说在如今这场天下万众瞩目的大战中,身为魏军西路军先锋大将的姜维,已经有了将名字记录在史书上的资本。

而将来史书会如何书写他,看的就是他这个先锋大将当的如何了。以姜维的聪慧,他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呢?

心怀大志的姜维,早就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好好抓住这次名扬天下的机会。

由于心中的野望,姜维在率领三千先锋魏军离开后部大军后,一路上并没有轻敌冒进。

若是寻常先锋大将,知道己方背后有数万大军撑腰,再知道敌人根本没有多余兵力来防备武都郡,估计早就急不可耐的急行军,想着建功立业了。

但姜维没有。

自从进入武都郡后,每经过一道山脉,姜维势必提前仔细派人探查是否有伏兵。姜维的这副谨慎的作态,在有些拖慢行军速度的同时,还引得了军内一些人的嘲笑。

姜维手下的三千先锋,是郭淮调派本部兵马给他的。

这三千先锋军会听从姜维的命令,但要让他们对这个空降来的年轻人心中有着尊敬,那也完全是扯淡。

一些闲言碎语,很快就通过姜维养的那些死士口中传到姜维的耳中。

那些死士在对姜维禀报完这件事后,也曾劝过姜维没必要太过小心,但姜维却依然不为所动。

糜旸两个字,有必要值得他如此慎重。

或许从常理上判断,糜旸很大可能不会在这时候抽调大军进入武都郡,但糜旸一向善用奇兵,谁也不能保证他到底会如何用兵。

既然糜旸的举动就像迷雾一般无法看清,那么谨慎一些是绝对没错的。

由于郭淮的大军大多是由陈仓出发,所以他的大军走的是由散关进入武都郡的路线。

郭淮在率领大军进入散关后,他便命姜维为先锋先行一步为大军探路。

武都郡内群山遍布,地势本就崎岖难行,再加上姜维谨慎行军的作风,所以姜维的大军连续走了几日,才堪堪走到距离下辨只有数十里的河池县。

当姜维领军到达河池县后,他便下令全军驻扎。倒不是说他发现了什么险情,他是在等一支大军。

在姜维领军驻扎在河池县的第二日,从下辨的方向,就远远开拔来了一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