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改革开放之初,政企制度混乱,在1982年乌山市土地管理局改为乌山市房产公司,公司兼有行政职能,并逐步向经济实体过渡。

到1985年这种混乱的局面才得以打破,在成立乌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同时,市人民政府决定恢复乌山市房地产管理局,内设地政科等8个科室,撤销乌山市房地产公司,实行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政企分开,分署办公,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不管如何,现今土管局都是个小衙门,按照市编制委员会文件,其内设机构多为科便可知其同公安、财政等系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去年时节,乌山和南方特区一先一后,进行了共和国建国以来首例和第二例土地拍卖,国内土地出让制度由此正式出台。

今年冯贵平书记提出的财政收入递增百分之三十,转让土地,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补充性收入。

陆铮微微点头:“你看着协调吧。”又笑了笑:“百分之三十,贵平书记很有气魄。”

前些年,内地城市的财政收入大多处于半停滞状态,每年递增收入不过百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二。

便是一些沿海开放城市也不例外。

从84年开始,地方财政收入才进入稳定增长期,发展最为快速的是乌山和南方特区,但和南方特区不同的是,乌山早就是全国人口过百万的二十四个大城市之一,更是全国知名煤都和重工业基地,基础要比南方特区好上千倍,在1978年,市财政收入已经高达9亿元。

如此增长速度上自远远不及南方特区,去年乌山特区财政收入为19亿元,这得益于国家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扶持,财政收入这两年出现了一个跨越式增长。

康五根却是摇摇头,说:“市里领导们的意思,无非是希望咱们自己财政预算能宽松些,公众建设这几年市里投入很大,友谊路的立交桥项目,不久因为预算不足险些搁置么?咱们每年财政收入是挺多,可去了上交省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咱们留成也就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陆铮笑着点点头,康五根作为把着钱袋子的干部,思维上便不可避免的和国家财政有了对立,希望市里能留成的财政多一些,上缴国库的少一些。

也对,国家拨款支援乌山建设是国家拨款,总不如自己口袋里有钱来得方便。

康五根又闷闷不平的说:“还有省里也不搭调,咱们都计划单列了,还非要咱们上缴百分之五的财政收入,简直岂有此理。”

陆铮就笑了笑,说:“冀东虽然环抱京津,可经济并不发达,咱支援下省里建设也是应该的。”

康五根这才觉得自己这通牢骚找错了对象,面前这位年轻的领导,话里话外都和以前几任局长不同,总有那么些公事公办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