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一听河北遭灾,这老货眼睛都开始冒绿光,加急上奏,要求为灾区各州分流三万灾民。

这可把文彦博吓坏了。他可不知道,邓州现在的情况,只知道邓州治民一共不过五十万,魏介敢一下要三万流民,这么高的比例是要出乱子的!

他疯了不成?

他哪知道,魏介现在是疯了,不过是想要人想疯了。

现在邓州的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佣工难求,无人种田的情况已经初现端倪,要是没人来,那才真会出乱子呢!

这两年,邓州新开山地、果林五万余亩,分流了差不多一万户的佃农上山植果。

与此同时,邓州城民的数量也激增了差不多三四万人。

这些人是哪儿来的?除了一部分的外地客商,多数都是富户家中的佃农转投而来。

因为现在邓州粮运、果运、酒运极为昌盛,城中劳动力短缺,大批的农户发现,种地远没有在城里出力气挣的多,所以都跑到城里来了。

一下子少了五六万的佃农,邓州农事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现在,邓州怪象频生,种地的反而没有使力气在码头、路驿搬运的收入高。种地成了不赚钱的营生,佃户也越来越少。虽然,魏介这两年在周边各州使劲网罗流民,但依然补不上这个缺口。

如此下去,再过两年,邓州的良田将面临无人耕种的局面。

魏介一下要三万灾民,文彦博不敢专断,报到了赵祯那里。赵祯一看,自然应允,并把魏介一年前的那封奏报给文相公看,文相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原腹地还藏着这么一个宝地!

文相公难得露出笑容,这可能算是黄河溃堤之后少有的几个好消息了。

而赵祯则不由想起魏介这个人,心说,他在邓州干的不错,是不是应该提拔一下了……

于是,在准往邓州迁民三万的旨意发出的同时,魏介的‘前程’也一并发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