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往年进京仕子都会选择去太学旁听或是求教,太学的教谕们每逢大比之年也是最有存在感的。不光手底下苦心教导多年的学子又一次要在贡试之中大放异彩了,而且,全宋儒生聚于太学求教、求评,那种众星捧月的光荣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可是,今年却一下变了味儿了。儒生们都去观澜书院了,若是观澜进不去,退而求其次,才会来太学听讲,太学院的大儒们就不高兴了。

凭什么范仲淹一来,就把我们的风头都给抢了?

再说了,观澜书院并非官学,把奉根正朔的太学的风头都给抢了,合适吗?

于是,有太学祭酒上书朝廷,说诸生只知观澜,而不知太学,实为违背了大宋设立官学的初衷,要求赵祯下旨为太学正名。

还有人提出,要限制京中仕子出城,意图阻止诸生到观澜拜会。

赵祯看了这些奏报,也是哭笑不得。心说,太学这帮学究怎么这么小气?连这种荒唐招数都用出来了。

最后,还是太学直讲胡瑷出来说话了,“妒者,非君子也。欲取心必唯德,比之方知真矣。”

意思是说,你们羡慕嫉妒恨屁用没有,不是君子所为,要想赢得仕子的认可和青睐,得靠德行和自己的本事,咱们来年大比见真章儿!

胡瑷其实也不是没有火气,当初他上书想跟着范仲淹走,结果赵祯不但没同意,还罚了他半年的奉。如今可好,孙复、柳永、杜衍都去了,就他没去成。

这帮老货,在观澜书院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住最好的,就连最好的生源也都一门心思往那儿跑,胡先生能平衡吗?

他现在憋着劲儿等着开春的贡试,看看我太学诸生是怎么碾压你们这帮老货的!

观澜书院可没有胡瑷那么紧张。

马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今年一年又是皇帝假装生病,又是大河起舞,可以说,就没得消停。再加上范纯仁等十几个人要应对来年春闱,都紧绷着一跟弦,唐奕觉得,过节应该让大家放松放松。

范仲淹也觉得在理,就定下中秋月夜观澜上下一同欢宴赏月的章程。

对此,大家可以说是翘首以盼,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