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页

唐奕心说,刚才你还想骂人呢,现在又嫌我说的慢了?

此时,范仲淹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暗道:“这小子还不知道,无意间让他弄出一个造福天下的大功德,可比他挣上百万家财要有用得多!”

拼音注音法!

有了这么一个简单方便的注音法,能省去读书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没经历过古代蒙学识字的过程,当然不知道那是多么的艰难,“反切法注音”确实太不方便了。

一个蒙童从识字开始,最起码要死记几百个常用字的读音,然后才能通过这些字的读音把《韵略》上的字认全。这个过程全靠死记硬背,且十分的慢长。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教识字的人识字,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字基础,你才能用它来认字。所以,不识字的百姓没办法应用。

在几位师父看来,这个拼音注音法,最主要的意义可不是教识字的人“识字”,而是让不识字的人做到“达意”。如此简单易学的四十七个符号,只要推广出去,几乎人人都学得会。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方法普及开来,大宋百姓人人会用拼音法读字……不对,人人都会不现实,只需要一半,甚至三成的人学会拼音法,那么,到时只要在汉字上标上拼音,不识字的百姓都不需要认识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只需按拼音读出其音,按读音去理解字面的意思……

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了!

第178章 三字经

为什么说那会是了不得的事情呢?

打个比方,朝廷发往州府的公榜檄文,以往都需要有人唱榜。百姓之中识字的人太少了,就算你贴出去,绝大多数百姓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增税,还是减税,是缉盗,还是施恩……

无形之中,既增加了官府的工作量,又因为传播上的局限,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要是标注了拼音呢?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得懂。

“还可以用在蒙学书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