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还真是什么人教什么样的弟子,大郎的弟子跟他一样,狂的紧呢!”

而那里最小的那个娃娃正是憨娃,嘴边那条晶莹甚是惹眼。一听有人叫他,奶声奶气地欢叫道:“我来,我来!”

“是四尺五寸五!不就是勾股定理吗?俺前天刚学会呢!数儿都和这题一样,都不用算。”

……

唐奕颇为同情地看了一眼曾巩,可不是兄弟要踩你,你说,你出这个头干嘛?

曾巩臊的脸色通红,本以为考几个娃娃,折竹题就够了,没想到,连最小的都会……

“我来!”

程颢见曾巩败了下来,立刻起身,官家可是在呢,这是多好的表现机会啊!

“听好了!有鸡鸭兔同笼,共首三十,脚七二,问……”

“停停停!”

唐奕实在听不下去了,“什第折竹题,鸡兔同笼题,这种从数术古书里扒下来的,就别往出说了,有没有新鲜的!?”

程颢一声哀鸣,你倒是让我表现完啊!

……

儒生们出的题,不是考校勾股定理的折竹题,就是从算经里扒出来的“鸡兔同笼题”。

这种最基本的勾股定理和一元一次方程,早在民学幼童入学的第二年,就已经能轻松解出来了。而且,非是这种只认题,不认理的刻板解题。

现在大一点的民学生,可以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再聪明好学一些的,平面几何难一点的题和“因式分解”都可以试着解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