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页

唐奕肃然道:“陛下莫要小看了海外,却是有必要的。”

之前,登州和海州的造般监是朝廷用来抵债抵给唐奕的。

那时,除了谋辽,再无别的事儿,加之观澜手上钱多,唐奕要造巨舟出海,赵祯也没多想,更是连问都没问。

可是,等登、海两州的大船造出来,赵祯才知道,这小子所图甚大。要是出海随便走走,断不需要那么大的海船,那么庞大规模的舰队。

“依海槽监司历年的奏报来看,海外商贸确有利可图,但也十分有限,大郎何必如此重视呢?”

唐奕摇头苦笑,只得一点一点给赵祯解释起来。

大宋的海贸垄断在朝廷手里,有专司在沿海各州设监收税,行使贸易。

每年确实为大宋带来一些收入,但是这个收入不多,所以赵祯不是十分重视,这也情有可缘。

也只有唐奕这个后来人才会疑惑,为什么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最最赚钱的远洋贸易,大宋却在其中获利极少呢?

说白了,问题还是在这个垄断上面。

大宋禁止民间海商出海贸易,目的是为了把海贸这一块的利易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可也正是如此,反倒制约了大宋海贸的发展。

国民出不去,只得眼看着东瀛海商和阿拉伯商人平白占去了海贸的最大利润。

用现在的说法就叫——贸易逆差。

是别人把海外的廉价货物运到大宋,赚取巨额差价,把宋钱搬走,又把大宋的奇货低价购入,带到欧亚各国。

大宋表面上看是赚的,可是从国家层面,反而是赔了。

“赔了?”

赵祯一脸的发懵,看向文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