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页

国债之法,只十天就拿出了具体章程。

因对应百姓的甲种国债印刷需要时间,要延后月余方可成行。

可是对应富户大族的乙种国债,采用的是认购制度,不需印刷,只要签定契约即可。所以,第二天赵祯就当殿向百官宣布了发行国债。

大伙儿一听,虽然还是从自己兜里往出掏钱,可是细一琢磨,这不但不亏,还有很大赚头,自不排斥。

只一天……

三司单单只是接到京官儿们认购意向的预售,就达到了八百万贯,抵得上大宋每年十分之一的财税!

文扒皮、赵祯乐的嘴都合不上了,心说,抢钱一样啊!

半个月后。

离京师较近的大名府、河南府、应天府开始预售国债。

八百万贯瞬间攀升,达到了三千万贯!

一个月后。

大宋诸州除偏远所在,国债尽通,预售之数……

一亿贯!!!

……

与此同时,面向百姓的甲种国债开始发售。

本来文彦博对甲种国债并不抱太大希望,主要是没觉得百姓能有多少余钱来买什么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