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被偷偷摸摸喊过来吃鱼汤的只有六户人家,无一例外,这六户人家都是有手艺,有劳动力的人,王富和王贵两兄弟是木匠世家,赵大以前是个屠夫,杀猪宰羊的在行,也喂养过牲口,还有马林,张全两人,是铁匠出生,据说当年还给军队打造过兵器。

最后的一户人家没有壮丁,当家的聂三娘和李翠花一样是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两男一女,不过老大已经十二岁,也算是半个劳力了,她以前是染坊的女工,貌似还做到了管事的位置,养蚕,织布,做成衣她都在行,不过她的手艺并不是孙享福急需要的,只是因为她家跟以前的孙享福家一样,现在揭不开锅了。

六家人,拖家带口的总共二十多号人,尤其是王富王贵两兄弟和马林,一个有老父,一个有老母,下边还有老婆孩子,而且老的都年事已高,还生了小病,媳妇和孩子全都是吃饭的嘴,没有多大劳动力,现在都挤在了孙大力家的屋子里,看着锅里的鱼汤流口水。

“翠花婶,先给大家每人盛一碗鱼汤,然后把蝗虫粉做的蒸饼拿来给每人分一个吧!”

十几斤鱼,一锅根本煮不完,所以孙享福几人打算等下一锅再吃,毕竟下午他们吃过秦府给的胡饼打底,而这些人却大多饿了一天,在分到了鱼汤和蝗虫饼之后,大家激动的想要说一些感谢的话,却被孙享福制止了。

“先吃了东西再说。”

白天的时候孙二力就请全村的孩子喝过鱼汤了,这些鱼怎么来的,大家也都知道了,过来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带了碗筷,倒是不用排队等候,一齐吃上了。

第9章 送鱼

鱼汤里放了盐和去腥的茼蒿叶子,蝗虫粉做的蒸饼里也是放了一点盐粒的,这在大家来说,就是美味了,看着大家恨不得把碗都吞下去的吃相,孙享福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享福和大力都是好孩子,找到吃食了也没忘了大家,我们几家,记你们的恩了。”马林最先喝完汤,还把自己碗里一条筷子长的鲫鱼夹到了老母亲的碗里,不等老母亲推让,他就起身跟正在灶台上煮第二锅鱼汤的孙享福和孙大力作了一揖,眼中满是真诚和湿润。

“马大哥说的哪里话,天南地北相聚到了一个村就是缘分,大家理应相互帮衬才对。”孙享福扶了扶作揖弯腰的马林道。

村子里的人虽然都是出自北方,但有的是幽州人,有的是并州人,有的甚至是凉州那边迁过来的,全都被打散重组了,这也是官府为了防止这些徒迁居民抱团作乱的手段,所以,能被从各个地方分配到一个村子,也算是一种缘分。

“俺聂三娘虽然是个女人,但就认一个理,有恩必报,大郎,二郎,三丫头,你们记住了,在咱家娘四个活不下去的时候,是你享福哥和大力哥帮衬了咱们,万一那天老娘熬不下去了,这个恩,你们必须替老娘还。”

聂三娘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已经满是泪了,她家没有好的柴刀,砍不动竹子,没法找竹虫吃,就带着三个孩子抓了一天的蝗虫,不过,见识过翠花婶用蝗虫磨粉做蒸饼之后,今天村子里一百多号人都在抓蝗虫,今年并不是蝗灾年,大家都在捉的情况下,她们又能捉到多少,白日里,一家人就吃了几个烤蝗虫垫肚子,对于明天的日子,非常茫然。

“三娘这话说的在理,俺们几家绝不白吃你们的东西,以后有什么事,享福,大力,你们就吩咐,俺们几家的人只要还能动,就帮你们干。”

好吧,王富这话直接就说到孙享福心坎里去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没有白吃的宵夜,如果这些人不贡献出劳动力来帮助自己,仅凭孙享福一个人也没有能力改变大家的生活,于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