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页

这个段子要是以前说,很多文盲老百姓肯定听不懂,可别小看三乘以七这样的乘法,没读过书的古人,是要数半天才知道结果的,但现在却不一样了,不管是大人,小孩,大家都听的懂了,因为孩子们在大街小巷跳竹竿舞的时候,口诀中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人们的脑海,潜移默化下,大家就都学会了,这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传播,当人们都懂得快速,精准的计算简单的数字的时候,很多事情办起来效率就高了,也不会轻易的被奸商欺诈,要知道,大唐重量单位是十六进制,钱却是整数计,还有尺,寸,步等一些并不是很统一的计算方式,可是分分钟能把一个普通百姓搞晕头的。

这些都是题外话,自从李淳风发现了席君买怀里的那支四十倍以上放大功能的望远镜之后,就魔怔了好几天,孙享福怕他出事,又给他上了好多节科普课,在他清楚的看到了水里面,自己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些小生物之后,他以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被推倒了,至少,他不再迷信自己以前的那套医学知识了。

并且他开始很直观的认为,人体所有的病症,都是像大肚症那样,是被毒虫进入了体内,只是因为大家的眼睛看不到那些微小的毒虫而已。

其实这个说法也没什么大错,病菌也算是一种毒虫吧!只是那玩意需要显微镜才能看的到,目前,孙享福还无法造出显微镜,只是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双筒的,可以通过棱镜来调节焦距的望远镜被弄了出来,不过最高放大倍数,没有什么显著提高,而且,这个望远镜的个头,还有些大,没办法,制作工艺还有待提高。

不过,这东西弄出来之后,从海外弄来的水晶矿石算是彻底用完了,研制这玩意的工匠小组开始重点研究用沙子烧制玻璃的工艺。

李淳风去了一封信到长安,拜托袁天罡交给孙思邈,让孙思邈务必到朔州来跟他共同研究医术,在他的病理认知被推翻之后,他觉得自己在医学上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比针线缝合伤口的技术含量高多了。

对此,孙享福是乐见的,他还给李淳风提出了一种制作中成药的构想,比如,将治疗伤寒感冒的药物提炼出来,分药量轻重制作易保存的药丸,只要人伤寒感冒的时候,按照轻重,服用一颗相对应的药丸,病症就会解除,这是能大大的方便患者,减少医者治疗过程的一个办法。

李淳风觉得孙享福说的这个想法很有可行性,他忽略了孙享福眼神里那股子意味难明的笑容,把爱炼丹的道士都忽悠的去制药,孙享福觉得自己功德无量啊!可惜是孙思邈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不知道李淳风的信能不能到他手上。

孙享福的安逸日子注定是过不长的,上元节后,李绩收到了朝廷的调令,他要班师回朝了,他所带领的府兵要在春耕前回乡种地,所以,朔州之地的驻军,以后就只有团结营的三千兵马了,而这时,说服了家族,动员了近四万青壮的王旭终于带着人马往朔州来了。

孙享福喜滋滋的给所有人录了户籍,并且安排到了善阳县临时居住,等他们的村寨堡垒建设好之后,会被逐渐的迁出。因为他们要耕种的土地,是善阳县以外的草原。

由于要安排这四万人,孙享福也来顺道来了善阳,这里是他的封地,有五百户百姓将是他食邑的佃户,占了善阳县原住民将近一半的人口,而偏偏善阳县全境有九成以上的地方是草场,他的佃户,都是有半胡特征的牧民。

“这城墙也太破了,就剩一层土坯,战马一跃可过,还有,城里的房屋,那里像是汉人居住的房屋,倒是像帐篷多些,都得重建,宝林,你确定你爹原先是在这里打铁的?我咱没见到这里有铁匠铺子?”

孙享福到了善阳县城,就没有见到过一件满意的事物,那一千多户牧民,个个都穿的像乞丐一样,原先,他们就只是为梁师都放牧的奴隶而已。

“那个,我爹说了,善阳的铁匠铺子,我家一定会开起来的。”尉迟宝林也是一脸懵,大唐境内,就没有见过这么破的县城,皇帝拿这样的县封给有功之臣,也真拿的出手。

“我看这城也没有什么翻修的必要了,干脆重新建一个得了。”席君买打马在城内各处溜了一圈,发表了自己的建议道。

孙享福现在任命他为团结营副尉,总领一千五百骑兵防守善阳,也就是说,这里将会是他以后的驻地,可这么破的城池,叫他怎么住的下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