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朕早就听说,这蝗虫能够用以食用,可有做好的成品?拿出一些来给朕品尝一番。”李世民招过来现场一个管事的农门子弟道。

“回禀陛下,公舍的大食堂就有,那些吃完了定额配给粮食的人如果还感觉饥饿,可以去窗口领一两块蝗虫粉蒸饼。”

被李世民招过来的这个农门子弟叫陆小俊,才十岁左右,是陆全有的儿子,也是最早跟着孙享福学习知识的学生之一,听了李世民的话,却并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的意思,只是给李世民指了条道。要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抗旨不尊,无君无父了,但对农门所教内容稍微知道个大概的李世民却知道,农门什么农业方面的知识都教,却偏偏不教视君如父这样的儒家大道理。

是以,他只是莞尔一笑,带着大臣们朝大食堂的窗口走去。

鱼片粥的香味隔着老远就闻的到,难得的是,每碗粥里面,还有去年冬季幸福村大批量种植,后来全部制作成装坛的大白菜,还有不少现发现长的豆芽菜。

在大唐,别说灾民,就是正常年景,普通农妇家的吃食也很难做到有鱼片,有青菜的,这可是灾年,幸福村怎么敢给几万灾民吃这么好?

看完幸福村的库房之后,李世民和众位大臣懂了,幸福村这是早有准备,去年他们比别人多种植了一季农作物,那些种出来的东西,大多被他们储备了起来,想到这茬,李世民突然想起自家的皇庄应该也有不少收成,他去年的时候,可是去过一道口喻给虞秀儿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都如幸福村这样储备好了,如果是,那么后面最艰难的时刻,他有不少东西能放出来赈济灾民。

才看了幸福村的冰山一角,李世民就发觉了提前做准备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思考起了朝廷的制度起来,以往那种等问题出来,再想办法补救的模式,是不是对的?如果能够把什么工作都做在前面,那么,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更轻松有效的处理呢?

第200章 继续参观

聪明人陷入沉思之后,一旦想通了,往往会悟到一些惊世骇俗的道理,一年前的李世民,为了肃清吏治,就曾经陷入沉思,最后,他给所有的州县,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办事流程,这套流程奠定了贞观朝吏治清明的一个基础。

另外,他用人,也一向以德为先,像孙享福这样专思谋利的人,之前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排在第二梯队的,因为历史上像这种利益为先的人一旦做大了,一般都会给统治者带来麻烦。

不过这次孙享福以身试药的事让李世民对他有所改观了,贪利而不失德,这是李世民给他的新评价,一个有良知和奉献精神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蝗虫粉蒸饼并不难吃,比这难吃的行军干粮李世民也吃过不少,在接连食用了三块蝗虫粉蒸饼之后,李世民才觉得那些世家门阀系官员的话有多可笑,他若不是为了用计迷惑李孝常,怎么可能下达禁食蝗虫这样的乱政条令。

幸福村值得一看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个临时的蝗虫加工作坊,工匠在这里的地位崇高,尤其是第一批进入孙府,后来被允许穿上印有农字衣衫的那批研发型工匠,幸福村的各种材料几乎不对他们设限制。

很早以前的时候,孙享福就让工匠们学会了用模具制作质量不算高的管道,但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弄出焦煤,效率很差,现在却不一样了,有了焦煤,熔铁的效率变高之后,铁水轻易的就能在模子里凝固成厚薄还算圆润的铁管,至于外部形状基本一样的犁头,直接就是量产,可比原先慢慢的打制快了太多倍。

今天,炼铁作坊里就被工匠们搬出来一根根两三米长的铁管,在铁管的两端,会用一个用咬口的钢架绞出的一圈圈螺纹,另一端,则是被锋利的精钢钩刀钩出相应的纹路,这样,两条铁管便能通过这些螺纹口相连接,这个技术是原先用来制作铜质的望远镜套筒的时候研究出来的,后来铁匠们炼出了坚韧度非常高的炭钢,用来绞钩铁管倒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