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他们看死了北地发展对于朝廷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只要在北地大量的置业,皇帝就不会动他们,而且还会优待他们。

同时,他们也从今年北地田地里的产出看出了些端倪,这里的土地,确实比关中要肥沃的多,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但是开好了田地之后,他们打理田地的用工量也会减少一半。

按照都护府推出来的新政,他们只需要从春耕开始的时候,跟雇工签订半年的劳工协议,就能把一年农耕事务全部忙活过来,等于是抛弃了一切累赘,只取最高利润。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孙享福不需要细想也知道,一旦他们的这套想法得以施行,王家的生产成本将会大降,产出收获将会大增,他们只需要保留一两万家兵做长工,就能维持数百万亩田地的生产。

王家名下数十万的农奴,他们全部答应放良,如无意外的话,他们还会大量接受这些放良的农奴花钱买断自己的协议期。

他们是吃定了孙享福,或者说朝廷,不会让他们在北地的田地里颗粒无收,一定会保障他们在农忙时的用工,因为只有他们的田地里能够产出,朝廷在北地的计算,才算成功。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仅支持了朝廷的新政,还能更加的优化自身,所以,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夸一句,他们脑子太好使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答应他们?”孙享福假模假式的问道,其实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李世民不会拒绝。

“当然答应,不仅要答应,还要让他们立即执行,给其余的几家做榜样。”李世民强调道。

“那臣马上就约王旭出来谈一谈。”

孙享福汇报完了自己的工作,就要走,却又被李世民叫住了,道,“朕稍后会有恩旨到你府上,不是封你的,是封你的子女的。另外,你那两个小妾,伺候韦妃和杨妃还算尽心,朕会给她们一个七品诰命的身份。”

好吧,李世民终于知道不能让人白干活的道理了,孙享福莫名的生出了一丝感动的情绪,不是他在乎这些封赏什么的,是感动,李世民在这方面终于知道进步了。

历史上的他,可真不像某些穿越小说一样,把官位爵位轻易的就撒出去一大堆的大方人,封那么多国公,县公什么的,也是因为他得位不正,为了坐稳那个位置,做出来的政治妥协,在他这一朝,把官员编制和钱财,管的都特别紧,偌大一个国家,中枢只有六百多名官员而已。

拜谢过李世民之后,孙享福马上给王旭下了帖子,不多时,两人就在桑拿馆的包间里聊上了。

“王公子的厚礼可真是厚,厚的让本督都无法拒绝了。”

“正明兄说笑了,难道,皇帝看到了那封信,会不封赏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