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

其实,当冯智戴领着大军进入山南道地界的时候,大水早都已经退去了,如孙享福所料,这个时期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像后世那么恶劣,水灾,一般也不会太大,都是降雨引起的,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雨季一过,水位就差不多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只是被水淹过的田地面积不小,毕竟,湖区的百姓,为了灌溉方便,耕种的田地,地势都比较低。所以,这段时间,水路转运公司的大船,在山南道各州县,收拢了许多因为田地被洪水淹没,而在找出路的百姓们。

现在,已经修好的垸田大堤上,差不多聚集了三四十万百姓,这都占据了整个山南道两成以上的人口了。

这些百姓在大堤上避难的期间,看到了大垸内的稻田和村落的景象之后,瞬间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无惧洪涝,几乎不可能遭遇旱灾,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田地里的水位的水稻田,简直是太完美了,难怪他们能种出如此整齐,密集的秧苗。

而且,他们也知道了,朝廷,今后将大力开发这样的垸田,派了十四位王爷来这里亲自种植垸田。

后面,孙享福几乎都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他们就非常自愿的听从号召,开始了规模浩大的筑垸工程。

小老百姓,谁不想田地里有一块收成稳定的田地,谁愿意年年都被灾害逼的无路可走呢!倒是冯智戴带领过来的这三万多大军,正好可以帮助孙享福做一些组织管理工作,几十万人的大劳作,具体要管的事情,可不少。

人多的力量就是大,尤其是这些人还配备上了水路转运公司从渭南农具厂运送过来的,大量新式铁器工具的时候。

五月,在稻谷开始出稻花的时候,这些人不仅完成了之前那块筑到了一半,就停下来春耕的垸田,还将紧挨着的第五块田也全部修筑完毕,这五块垸田,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二万亩大小,按照每户二十多亩来分配,也就能安置个五千户百姓而已,对于几十万在大堤的棚户里生活,想要获得一块自己的垸田的荆湖地区百姓来说,简直是太少了,为了自家能分到这样的好的田地,百姓们是铆足了劲的干,孙享福估计,他们一个月,就能筑城两块能够圈下面积不下三万亩的大堤,并且平整规划好里面的土地,毕竟,一些灌溉用的沟渠,在筑堤用土的时候,就已经开挖出来了。

再之后,孙享福就只需要在给在沿江,沿湖,给他们圈地,让冯智戴直接领着府兵,组织百姓们自己去筑堤就行,而且,由于人手多了,垸田也筑的越来越大,可以开发出超过二十万亩,安置下八九千户的超级大垸,也出现在了孙享福的规划中,这种规模的垸,在这个时代直接都可以设立成一个县级行政区了,未来,孙享福会将其与周边八个小垸合并起来,设立成一个人口超过三万户的上县,名字都想好了,叫九垸县。

而做好这些规划之后,孙享福则是开始了第一轮的杂交水稻育种教学,基本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就是按照孙享福早已烂熟于心的传统育种方式,教授农部官员而已,他们目前还不懂得农作物杂交是个什么概念,像农门子弟,对这些东西的理论知识,基本都学透了,尤其是像武媚娘这种年龄小,对事物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固定认知的孩子,她比农部的官员学的快多了,顶多再培养一些她的动手能力,她就能跟孙得寿这一批最早接触农学的农门子弟的水平相当了。

大垸的荷花池旁边的大田埂之上,张轲给孙靖小朋友抓了一只花皮大青蛙,然后,用一条细细的绳子系着他的腰部,另一头,让用手孙靖牵着,青蛙一蹦,孙靖就乐呵呵的跟着他跑,那青蛙要跳河里去,或者田里去,就会被他再度拉回来,显然,他已经适应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农村,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孙婉婷则是拿着一朵武媚娘帮她采来的荷花苞,学着武媚娘的样子,轻轻的,将大花苞的花瓣用手向外翻,像这样全部翻开之后,粉红的花瓣叠的一层层的,十分好看,而盛开过的荷花花瓣,则是很容易掉,经不起她玩。

李泰为了吃到一个新鲜的莲蓬,把全身的衣服都打湿了,还弄的腿上全是淤泥,可惜,看到武媚娘的眼神之后,他乖乖的将采到的莲蓬贡献了出来。

没办法,他太害怕这个有些变态的丫头出招整蛊自己了,现在,十四位王爷,没事都会跟她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仅会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的,清理床被,还会把门窗关的严严实实的,即便这里的夏天,屋子里不通风,会有点闷热,他们也宁可汗津津的睡觉。

因为,他们害怕有一堆癞蛤蟆会爬到自己的身上,或者,会有一条专门来吃癞蛤蟆的水蛇,会出现在他们的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