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这当然是很荒诞的事情,后来风声渐平,也没有几个人真的离京,可那种惊惶的气氛很多人却记忆深刻,现在相隔不到一年,大明在九边调集的重兵征剿又遭遇如此惨败,这叫很多人感觉内心无比沉重,所有人都有一种不详之感。

一个老书吏原本眯着眼在衙门口晒太阳,他已经见多了风雨,兵部这里什么事没见过?什么倭寇,俺答,西南夷,王师天兵一至,统统一鼓荡平,现在他看着各人的表情,心中情不自禁的慌乱起来,他心中情不自禁的想道:“天哪,天,难道皇明的天,真要塌下来了吗?”

……

来自辽东的急报第一时间便是送到该到的地方。

宫中,内阁,兵部,半个时辰不到,几乎整个皇城都知道辽东有变,王师惨败,几万人的军队几近全军覆灭,光是总兵就死了好几个。

这可不是去年辽东惨败那样的消息,李永芳是投降,而且只是一个边关上的游击,张承荫率部不过一万来人,轻敌冒进,也只是个声名不显的副总兵。

这一次万历调集的兵将几乎是整个大明声名最为显赫的名将,杜松和刘铤一提起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论名声,资历,还有家丁的力量,整个大明也没有几家将门比他们强了。况且还有李如柏代表的辽镇将门力量。

这样的征讨实力在京师中人看来已经强到逆天,说实话大明打三大征也没有动员这么大的力量,结果却是叫人大跌眼镜。

最为紧张的,当然是宫中和内阁。

方从哲正好还没有下值回家,接到消息后更是神思不属,十分紧张。

他的内阁首辅之位原本就很不稳,此番辽东惨败更是雪上加霜,方从哲知道外间必定已经有人在密会商议,现在他的当务之急便是看皇帝的心意如何,接下来便是要在各党之间折冲,设法平息风潮,这其中必定也有利益的让渡,就算他渡过表面的关隘,日后也很难安然坐在首辅的位子上了。

在内阁外,明显能看到一群群的小宦官在来回奔走着,人人脸上都挂着紧张的神采。辽事已经报入宫中,这些太监的嗅觉最为灵敏,人人都知道出了大事,这个当口没有人敢有一丁点的懈怠,万一撞在什么枪口上头倒了霉,那可真是冤枉透了。

傍晚时分,一个有品阶的御前牌子持着铜拂尘赶到了内阁。

方从哲心中不安,竟是起身到阶前相迎。

他干涩着嗓子道:“公公可有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