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尽管张子铭在草原上生活多年,已经算半个蒙古人,蒙古语说的很溜,几个儿子平时都说蒙语,汉话都不怎么说了,但提起故国时,还是颇为自豪的说着“我大明”。

老何笑道:“我去李庄转过,怎么说呢,咱们大人训练的弓手,费的精力和银子,十倍于普通的边军,比起镇军的家丁来也要超出不少。这样的练法,想不出精兵也是很难。”

他又提起当年张瀚第一次带镖师出击,被周家兄弟的土匪撵着跑,关键时刻张瀚持鸟铳不退,连续击发,格毙匪首,最终才获得胜利的往事,最后老何强调道:“咱们大人自己就是这么一号人物,还有草原上的事你也知道,他练出来的兵,自是了得。”

“原来如此。”

张子铭答应着,心里却是奇怪,刚刚的动静不小,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不过他也看出来老何是故意和他说话,不教他随便走动打听,当下张子铭只得按住好奇心,继续叫店里的伙计和车队的脚夫一起合作,将大量的货物搬抬上车。

孙耀等人一路向北,青城不小,他们先出了北门,再继续奔驰了七八里地,马速渐渐提起来,草原的中间有一些浅浅的车辙和马匹踏出来的小路,他们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很快看到了大片的毡包和不小的人群。

杨泗孙带着孙耀等人向西向了里许,从另外一侧绕道进去。

毡包外围有一些穿着皮袍拿着短弓的蒙古人把守,看到杨泗孙就立刻放开了通道。

“这里是我们和裕升的大库所在,也是银锭台吉的牧场。”

杨泗孙扭头看看孙耀和他的部下,见没有人出声说话,他的脸上露出赞许之色,说道:“孙旗队长带的好兵,很不错。”

孙耀道:“军队最要紧的就是纪律,谢百总夸赞。”

刚刚张春牛差点想说话,不过看到孙耀旁边的旗队军法官马腹一侧的黑红色军棍,他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行军不得说话,保持静默,这一条听着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

这时所有人听到了杨泗孙的夸赞,各人都将胸脯挺了一下,连张春牛在内也是一样。

“所有人下马!”

孙耀下达命令,两个人照料马群,将所有的马匹拾在一处,剩下的人全部集结到一起。

杨泗孙道:“各人检查火种罐,吹亮火绳,上好子药和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