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页

“但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一个龙骑兵军官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现在的和记蒸蒸日上,大家已经坚信不疑,迟早会有和大明动手的一天了。

待玉玺收起后,张瀚再次面对跪伏的林丹汗,沉声道:“该犯已经知罪,先行拿下,然后再行发落!”

在这样的场合是不必要宣称林丹汗的罪行的,太长,没有必要。在此前的讨伐檄文上张瀚已经把林丹汗的罪过好好的数落过一通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最后一步,拿下这个已经被俘虏,并且宣布知罪的犯人,把这一件事做一个完美的句号。

林丹汗自己会明白,在场的贵族们也会明白,和记不会杀掉这个人,和此前的那些大汗台吉们一样,青城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城池小而坚固,没有多少蒙古人住在里头,大量的军司人员和驻军在,林丹汗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宅邸,可能是某个小型的寺庙改制的,有院落,天井,楼房,还有小花园,或许还有个小池塘,要看蒙古人需不需要,但不会有马厩了,这个曾经的大汗会被软禁在宅邸里头,除非和记有事要叫他出面,否则的话一直到林丹汗死后人们才会再次听到他的消息,在此之前,会有很多人都一样,火落赤,额麟臣,包括炒花在内,这些故往的风云人物都是一样的下场,在和记征服的过程中他们一一落网,最后如被养在笼中的鸟儿一样,偶尔有一两声叫唤,也就仅此而已了。

林丹汗被押下去,更多的俘虏如羊群般的被引导向那些俘虏的营区去了。

如果是万历皇帝的午门献俘礼,会有官员请旨曰:人犯合该押往市曹行刑,请旨。

然后万历皇帝曰:拿去。

左右官员一并重复,一直到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一起高呼拿去。

其声震天动地,午门一带的过万官吏将士都会听的相当真切。

京城居民,也都听的相当清楚。

午门献捷是大礼,有明一代多次在午门献俘,但只有万历皇帝四次亲临午门主持献俘礼。

当然都是在万历中期之前,中期之后万历皇帝连外朝门都很少出去,更不要说到午门接见大量的官兵将士了。

在皇帝宣布拿去之后,大量的俘虏被引导到东市,被挥刀斩首。最轰动的一次就是壬辰倭乱之时,献俘的明军在午门集结,皇帝下令将六十一名俘虏拿到市曹开刀问斩,算是对平定倭乱的一个完美结局。

这一次的受降台献俘礼,注定也将成为一个相当伟大的历史事件。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此后不到数年内,图画和文字记录就相当的多了,十分详细,配上图画的文字生动详实,令人神往和激动,文宣司的工作相当的扎实,他们发觉最好的形式就是大量的图画配少量的文字,文字要精准,不一定要复杂,有时候简单反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