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页

夏希平现在是参谋司的副手,这个副手天马行空,多有奇谋,正好和孙耀配合的很好。

原本有很多人认为孙耀当不久,可能被调到某个师当师指挥,结果孙耀硬是留了下来,这叫很多人跌破眼镜。

此次灵丘之行,正式的指挥军官都在草原,和张瀚一起回新平堡动静太大。

大明的情报体系虽然很废物,但最少能把和记的高级战场指挥官的底细摸出来,如周耀,梁兴,王一魁,杨泗孙,任敬,李轩,朵儿,李从业等人,俱是在大明这边也相当出名了。

和记打了那么多大仗,军人不出名也难。

孙耀,还有赵世文赵世武,还有一直跟在张瀚身边的参谋人员,包括夏希平在内,参谋和后勤人员则不被大明那边重视,连百姓口口相传的各种版本的故事里,出名的当然是那些在战场上厮杀驰骋的将领们,甚至连卢四这样的战争英雄都相当出名,而参谋和后勤人员则默默的站在这些英雄身后,不为人所知。

只有和记内部,对参谋和后勤军官是一样的尊重,张瀚本人在内对军队的各个系统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军政司招兵,哪来的合格兵源?没有军训司,普通的百姓怎么能转化为合格的军人?

没有后勤部门,将士们都餐冰卧雪的打仗?

没有参谋司,又如何制定一个个计划,令商团军将士每一次都不打无把握之仗?

还有军情司的情报,军法司的严格执法来维持军纪,这些部门,当然是缺一不可。

其实在秦时,中国处于古典军国主义时期,秦军的编制上在后勤和军法,还有军工制造,包括情报刺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孙耀一至,所有人都感觉有了主心骨一样。

在矿工中,李守信和孙耀,还有汤望宗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传奇。

他们从最普通的矿工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一番事业,现在已经都是和记的高级军官,很多人私下里议论,将来如果张瀚建立新朝,这几个人不是侯爵也是伯爵,他们的身份地位在那里,只要新朝有授爵,他们就跑不了侯伯之封。

从一个矿工到侯爵有多远的距离,在大明,隔着的社会阶层有如鸿沟,根本无法跨越!

只有在和记内,孙耀凭着本事当了参谋司的司官,李守信成了一团指挥,汤望宗也是炮团的指挥。